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凱里市開懷街道積極創新思路、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讓“村民”變“股民”,讓“青山”變“金山”,讓扶資變“扶智”,打造脫貧攻堅“新模式”。
成立公司,讓村民變“股民”。成立村級公司,以村“兩委”為法人,村民以扶貧資金、資源(土地、房屋)入股的方式成為股民。在利益聯結上,構建“433”利益聯結機制(將盈利的40%用于利益分紅,公司提取30%的養殖成本和30%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分紅2萬余元。
發展產業,讓青山變“金山”。依托區位和山地自然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產業化路子,讓青山變金山。采取“公司+村‘兩委’+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林雞、林峰、茶葉、花椒等特色產業為重點,養殖林雞2萬只,養蜂350箱,茶葉種植500畝,花椒種植500畝,2019年,合作社帶動3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5610元。
軟硬兼施,讓扶資變“扶智”。一是自主創業,龍頭企業(合作社)鼓勵幫助農戶自主創業。2019年,培訓人員500余人次。目前,群眾已發展合作社10家,扶持13戶特色鐘養殖,每戶每年增收10000余元。二是教育幫扶,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讓有條件的扶貧對象掌握1—2項職業技能、農村實用技術。截至目前,實現就業347人。(楊朝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