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是林下土雞飛出“山窩窩”。建成里仁、長坡、米薅、巖寨林下雞養殖點9個,年出欄共計10000羽。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5萬元,已啟動“金水灣”林下雞養殖項目建設,年存欄5000羽,產值36萬元。計劃投入400萬元建成翁當村大坪林下雞養殖示范基地,項目占林地1200畝,新建鋼架結構圈舍200個,建成后規模將達到存欄4萬羽,年出欄林下雞8萬羽。目前,第一期建設已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20萬元,建成雞舍100個,年出欄林下雞4萬羽,年產值達288萬元。
二是林下蔬菜裝進“菜籃子”。灣水鎮先后投入320萬元,在筆書、長坡、格種、甘田建設以香蔥為主的蔬菜種植基地。以“凱里香蔥”國家地理標志為依托,建成420畝香蔥核心種植區,輻射發展了8000余畝生態蔬菜產業,帶動823戶4251人從事香蔥等蔬菜種植,戶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灣水鎮引進貴州農邦優品電商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搭建銷售平臺,打通了灣水蔬菜外銷渠道,解決了產銷對接不通暢的問題。
三是林下中藥成為“金藥方”。按照“荒山變金山”的思路,積極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敢于向荒坡荒山要效益,向荒坡荒山要發展。因地制宜用好全鎮1.4萬畝的荒坡荒山,積極推廣荒坡荒山中藥材種植,已成功在里仁村種植白芨、桔梗1000余畝,魚良村種植三島柴胡100畝,翁當村芍藥種植2000畝。并計劃在米薅村種植生甘、柴胡、威靈仙共500畝,現已完成種植70畝。如今,灣水鎮中藥材種植覆蓋農戶1328戶4814人,其中貧困戶301戶1054人,戶均增收達2000元。
四是林下菌長成“搖錢樹”。灣水鎮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年無霜期達315天以上,先天適宜食用菌生長的條件。通過利用杭州對口幫扶項目資金在江口村雙元組新建了香菇種植大棚2880平方米,該項目將于11月上旬完工。項目投產后,年產香菇6萬斤,產值達27萬元,能覆蓋農戶567戶206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746人)。同時,計劃在王司公村原江禾監區上修建食用菌大棚5000平方米,該項目預計投入800萬元,現正在進行市場談判,待招商完成后實施。項目建成后,將覆蓋貧困戶135戶,并示范帶動周邊500余農戶從事食用菌種植。
五是林下工藝品編織“幸福夢”。灣水鎮村民歷來就有編織竹工藝品的傳統,且天然竹林資源分布廣泛。依托省級非遺“馬尾斗笠”品牌,灣水鎮合理開發利用竹資源,結合民族文化做好“竹文章”。成立了馬尾斗笠編織專業合作社,帶動格種村、里仁村、灣水村100余戶從事馬尾斗笠編織,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整合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在巖寨村新建800平方米鳥籠加工廠,扶持壯大巖寨殘疾人鳥籠編織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員工16人,其中殘疾人8人、貧困戶9戶,人均月收入達1500元以上。灣水鎮竹制品產業不僅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也實現了增收致富的夢想。(陳遠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