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通過林下養雞,我家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不僅修起了新房子,還開起了農家樂,小轎車也買了!”在凱里市龍場鎮樂榜村,林下雞養殖戶龍大文樂呵呵地告訴筆者。
龍大文,今年31歲。2012年,他以溫氏集團扶貧項目為契機開始進行養雞,溫氏集團為其提供雞苗、飼料,技術人員還不定期到他的養殖點進行技術指導,他負責把雞養大,溫氏集團負責回收。
“我跟溫氏集團干了幾年,他們派來的技術人員教得很仔細,我也學得很認真,掌握了很多養雞的技術。那時候,別的養殖人員都忙著養雞掙錢,我卻把飼料搭配、病害防控等養殖技術作為學習的重點。”回想當初學習養雞技術的日子,龍大文歷歷在目。
2015年,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技術的龍大文,選擇了自己創業當老板,在村里承包林地建雞舍,他選擇“香爐山雞”作林下養殖的雞種,連續4年,龍大文的“香爐山雞”每年出欄規模均在3000羽以上,年收入超過8萬元。
“今年6月1日,我又引進了‘香爐山雞’4500羽進行林下養殖,目前,雞苗健康狀況良好,長勢喜人,預計半年后就能進入市場銷售。”經過幾年的大增收,現在的龍大文干勁十足。
據了解,凱里市林下生態養殖“香爐山雞”已有12年的歷史,有種源基地和成熟的養殖經驗,“香爐山雞”肉質口感鮮嫩味美,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除了“香爐山雞”,本地土雞因肉質口感好的原因一直以來廣泛在農村飼養。近年來,一些養殖戶將本地土雞作為養殖對象,市場銷售價格長期高達30元每斤,養殖戶通過本地土雞的養殖脫了貧致了富。
在龍場鎮雷公村,45歲的養殖戶吳征文,正是本地土雞養殖戶中的一員。
“年輕時,參過軍,在部隊里負責農場工作,養雞是我的主要任務之一,養雞技術早在那時候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對于養雞,吳征文的內心滿是自信。
2014年,時任雷公村村主任的吳征文就與村里的農戶合伙養殖過本地土雞。2015年3月,他的村主任任期結束后,吳征文在自家林地建設圈舍,引進3000羽本地土雞雞苗進行養殖,年底土雞出欄后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自那以后,吳征文每年的土雞出欄量均在4000羽左右,售價每斤在30元至50元不等,純收入基本上都在20萬元左右。
“條件好了,設備也要跟上。”2016年,吳征文買來加工器械,用米糠、玉米、食鹽等材料,自己加工成飼料,還繁殖雞苗,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
如今,吳征文的養殖場已經實現訂單式養殖,且供不應求。目前,吳征文正在研究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消費者品嘗到美味的土雞。
據悉,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凱里市選擇一批見效快、效益好、帶動力強的“五大農業產業”,全面加快“五大農業產業”發展步伐,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以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脫貧。目前,全市林下養雞存欄量接近60萬羽,預計年底出欄約100萬羽,力爭到2020年,實現林下養雞出欄量300萬羽,通過林下養雞產業,每年解決300戶貧困戶就地就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楊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