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9年2月19日,對于苗族農民熊廷偉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他于2018年申報的發明專利“一種掃地機”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時隔兩月說起這件事還是讓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前面兩個大輪子,后面兩個小滾輪,一臺小型的汽油機,兩個齒輪,兩個手推把手,四周被篷布圍擋起來”,這是記者看到這款“一種掃地機”的第一印象,由簡單的結構、平常的材料組成的一個有些像加大版手推三輪車,又有些像稻谷收割機的家伙。

“zl2017100685.0”,這是讓熊廷偉刻在心上的一組數字,同時也鮮明地標注在掃地機正前方的篷布上。每每向人介紹自己的掃地機,熊廷偉都是首先滿臉自豪地背出這組數字,這是他發明的“掃地機”專利證書上寫著的專利號,也是他心里大寫的驕傲。

今年55歲的熊廷偉是凱里市碧波鎮白秧坪村小院組村民,初中畢業后,他便在家務農。多年的勞動生產經歷,讓他總是想著如何才能節約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因而對發明產生了濃厚興趣。

“你喜歡搞發明,不如幫我們設計一臺掃地機,減輕我們的勞動強度、也節約勞動成本。”說起最初萌發研發掃地機的想法,熊廷偉表示,是從隔壁村一位環衛工人朋友那里得到的啟發。

2016年,在外務工的熊廷偉回到老家,在他腦海里已經思考了3年之久的掃地機開始動工制作。不久,他研發的第一代掃地機問世了,并于2017年9月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但由于制作材料都是些廢物利用的破舊物品,所以掃地機外觀看上去有些粗糙,熊廷偉又開始著手進行改造,最終歷時3年,經歷大大小小幾十次的失敗,經過不斷的技術升級,他研發的第三代掃地機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操作靈活方便、適應區域廣泛、節能環保高效,是他發明的掃地機的三大特點。結構簡單、采取微型發動機帶動或人工推動操作,能適用不同環境場地作業,不僅能掃清半個拳頭大的石頭,也能清掃細小的塵渣;成本低、維修保養低、能源消耗低,體現了綠色環保理念;還可根據不同需要生產多種規格型號,適合城鄉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農村村寨道路等地面清掃。

文化不高的熊廷偉,把產品命名為“一種掃地機”,鄭重地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發明專利。名字雖土到令人發笑,但研發成果卻實打實地通過了嚴格的實質審查。2019年2月19日,他終于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發明專利證書。
“他發明這掃地機還挺不錯的,掃得很干凈,操作也比較簡單。”看著掃地機一步步研發、改造、試驗的黃大哥告訴記者。而熊廷偉卻表示,在掃地機的發明過程中,村子里像黃大哥這樣表示支持和肯定的人并不多,大多數村民都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的瞎胡鬧,不會有什么成果的,而他卻把這些言論當成一種動力,堅持了下來。

其實,掃地機并不是熊廷偉的第一個作品。從2000年開始,他就留意搜集一些發明的相關信息,認真專研學習一些適用知識,并試著著手改良“發明”一些實用農機具。經過反復實踐,他發明了可以完成收割、洗秧、取秧、插秧的多功能插秧機,他搗騰的粉刷機能提高刷墻的效率,大大節約了勞動成本,在當地得到一定范圍的推廣。幾件實用農用機器作品的誕生,讓一開始并不看好他的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表示認可,他也成為了村里遠近聞名的“農民發明家”。

“我真誠希望找到一家公司參與投資,把掃地機推向市場,造福于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發明出來的掃地機自己并沒有資金投入生產,每天看著擺在家門口的掃地機,熊廷偉也只能搖頭嘆息。在他看來,隨著生態文明城鎮的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各地不斷創建和鞏固文明衛生城市,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對環境衛生要求越來越高,投入越來越多,自己的這種新型多功能掃地機將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楊克欽 李林果 王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