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山里的孩子,也應當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關系到廣大農民子女的教育公平、全民素質的提高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伴著壯闊的深化改革大潮,凱里市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作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突破口,不斷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

一群娃兒
2017年,由于滬昆高鐵和凱里環城高速北段的修建,凱里市金硐司小學面臨搬遷,并需過渡到附近的寄宿制學校——格沖小學。起初,由于農村家長對寄宿制學校認知尚淺,多持觀望態度,或是直接將孩子送去相對更遠的城區學校,2017年9月開學季,金硐司小學僅有40名學生入讀格沖小學。
面臨重重困難,市教育和科技局多次研究對策,積極爭取資源,統籌資金,做好過渡服務工作,學校也多次組織教師走村串寨做家長動員工作。經多方努力,金硐司小學過渡到格沖小學的學生享受到了免費的一日三餐和學生保險項目,領到了嶄新的床單被褥,坐上了專線接送班車,還申請到了國家寄宿制學生困難補助金,最重要的是,在這里,有24小時全程陪伴的老師、有一同進步的同學,學習的氛圍也更加濃郁。

一所學校
格沖小學作為三棵樹鎮一所片區中心完小農村寄宿學校,服務半徑15公里,學校環境幽雅,地勢開闊,樹木成蔭,校風文明。盡管硬件條件有限,但學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學校寄宿制建設和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實現了教學、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學校實行24小時封閉式、無縫隙管理,值班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活動,宿舍管理規范、整潔溫馨,宿舍管理員不僅負責學生的生活內務還同時擔任學生的生活指導,食堂食品安全健康、營養均衡、花樣豐富,鄉村學校社團文體活動多樣,學生課余生活豐富。

豐富的課外生活

教師學生共進午餐
一條專線
傍晚的夕陽輝映著穿梭于山間的教育班車,村莊里升起白色炊煙,和著入夜的薄霧,一片金色的寂靜。孩子們站成一列長隊,等待著踏上求學“專線”,滿臉歡愉,笑聲稚朗。
路途遠,交通不便,曾是最讓金硐司村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保障學生上下學和交通安全,切實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格沖小學積極同上級部門對接,開通了學生“教育班車”,專線接送學生周五離校、周日返校。
2018年9月,凱里市金硐司小學已有近百名學生成為格沖小學的“寄宿生”,實現了全部過渡。

老師晚自習講解題目
“轉到新學校,那里吃得好、住得好、學得好,還有專車接送!”現在,成為一名寄宿生,已是越來越多格沖小學附近村子適學孩子的選擇,把孩子送來住校更是村子里津津樂道的事情。
教育班車連接家校紐帶,寄宿制學校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眼前,一所所美麗的鄉村寄宿制學校正在我市廣大鄉村拔地而起,農村的貧困孩子、留守兒童逐漸走進寄宿制學校“大家庭”,享受優質教育,同城里孩子一樣,擁有安全、健康、快樂、向上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文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