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蔡江蘭)近日,微信名為生命有你,一生相伴的網友向本網反映,位于市區凱里十二小旁的兩個公廁從去年年底處于關閉狀態,由于附近的住家戶基本上是退休工人以及部分外來的租房客,居住的老房子沒有衛生間,部分市民方便成了問題。

3月7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到了該網友反映的公共廁所處。記者看到,該公共廁所緊位于西門街道前往凱里十二小學的上坡路上,沒有公廁管理員在此值守。記者走近發現,公廁目前已經沒有營業,男女衛生間的門都已經關上,上公廁門把手上也有一層灰塵。可以看出,該公廁長時間無人“光顧”。

家住公共廁所對面的潘榮和潘阿姨介紹:“我是這個公共廁所之前的管理人員,今天你們來了解這個情況呢,我可以和你們說一下。”據潘阿姨介紹說:位于十二小學上坡路口的這個廁所已經有20年余年了,自己擔任公廁的管理人員也有10年左右的時間。公廁在2018年3月通過改造成為公共廁所,開門時間到12月底之后便沒有再開。廁所在還未成為公共衛生間時是需要收費的,家住西門街道附近需要上廁所的居民每家每戶需要交6-8元的廁所管理費,包括水電等費用。

“自2018年3月改造成為公廁以后居民便不再交廁所管理費,換成了社區每個月付給我管理廁所的工資,其中還包括了公廁的水電等開支,共計1600元。截止到元旦節后,社區便停止了給我這份工錢,加上前來上廁所的人員不聽我們提醒,還把水管給弄壞了,不收錢的時候上廁所的人特別多,我們沒有辦法,才把廁所給關閉了。針對于市民反映的問題,社區也已經在昨天派人來看過,具體怎么辦還是要等上面工作人員的通知。”潘阿姨說到。

在斜坡上賣早餐的史阿姨說:“我身體患病,上廁所次數多,上廁所要跑到對面商貿城(隆豐商貿城)去,太遠了。”“我們的家里面沒有廁所,因為這個廁所原先是凱運司的,現在他們回收去了 歸到到社區去,現在這個公廁又不開了,我們沒有廁所,這個情況已經有兩個多月了。”長時間下來,住在附近的居民如廁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多位市民告訴記者。“這里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又有市民做生意,還有學生上下學,這個廁所不開放還是非常的不方便。”一位市民說道。

多位市民表示,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把公廁管理、維護起來,滿足如廁需求。
記者就此事,來到西門街道辦事處了解具體情況。

辦事處工作人員桂雪及其同事說道:“ 西門街道公共廁所的管理還有人員的招聘,全是城管局在管理,只是因為創衛期間,由我們轄區在管理,因為我們方便一點。為了方便公廁的管理人員我們轄區代發工資 。市民反映之后,前天我們也去看了,因為在我們轄區,因為在我們轄區跟我們反映肯定沒有問題,我們又跟城管局反映,解決還是必須由城管局來解決。
隨后,記者聯系了負責管理凱里環衛處負責人劉處長,劉處長表示:“目前我們接手的只有農貿市場那邊9座衛生間 ,在2018年4月份以后,農貿市場的公廁無法管理,我們城管局,現在叫綜合執法局,就把它納入我們管理了,其它的社會公廁,街道,社區社區管理的工作還是他們自行管理,我們目前沒有接手的,沒有接手之前由他們社區,街道自行管理,是這樣要求的。”

記者在談話中得知,在2018年11月,市領導召開相關會議,表示凱里的所有公廁移交給城管局,但目前因城管局和執法局合并的情況還未落實,廁所由誰管理的具體安排還沒有出來,街道在沒有這么多資金去聘請管理人員的情況下,只能將廁所關閉。
西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將公廁的情況做成材料匯報給上級,與上級部門對接公廁的管理問題,希望能夠為轄區內的居民解決如廁難的問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