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什么怪病?大家別急,有救,有救!”
在凱里市各漁場和漁民眼里,他們是貼心人,是隨叫隨到的“魚大夫”,他們或設立固定“診所”,坐診開方,或四處“巡診”,上門探病。近日,接到九道河漁場求助信息,稱漁場發生暴發性魚病,凱里“三區”科技人才胡世然一行3人,在水產工程師曹生權、助理水產工程師潘昌盛的引領下,立即“出診”問癥。

凱里市九道河漁場位于西門街道龍頭河村九道河中下游段境內,距凱里城區約8公里,全場占地面積近30畝,建有標準池塘7口,面積20 畝,主要承擔凱里市水產良種魚苗的繁育任務,為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及水產養殖生產提供優質魚苗魚種,年生產鯉種達1.5至2萬公斤。但就近期,九道河漁場2、3號塘塘魚陸續開紿浮頭和出現死亡現象,1月19日至24日魚類死亡達高峰值,此次暴發性魚病給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魚大夫”們通過現場了解水源、環境、水質、塘泥、污染源、流行病的傳播源情況以及附近農田施藥情況和附近廠礦排放污水情況,觀察發病塘的魚類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及飼養管理情況,采集病魚樣本進行的檢查(包括魚體的肉眼檢查和顯微鏡檢查),對此次暴發性魚病進行了“會診”。原來,此次魚類大批死亡起于九道河漁場在高密度精養的生產過程中,魚塘多年不清塘清淤,魚的糞便和殘餌混合塘泥大量沉積,淤泥中又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消耗氧氣,且在淤泥中占絕對優勢的嫌氣性細菌對有機物進行發酵、還原分解后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在最終“確診”后,“魚大夫”們開出“徹底清塘、適量投喂、加強換水、配備增氧機、投放微生態制劑”的處方,有效提高池塘中溶解氧的水平,防治冬季池塘暴發性魚病的發生。
據悉,貴州省選派至凱里市的“三區”科技人才共18名,服務范圍涵蓋農業產業規劃、技術支撐、培訓指導及產銷對接等方面,并通過建立幫扶機制、開展技術培訓、強化技術推廣等措施發揮科技技術指導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作用,科技服務基層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胡世然 文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