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我這部轎車、這棟兩樓一底的樓房、家里擺設的所有家具、我開辦的‘且蘭’小賣部等這些,都是我修家電修出來的。總的來說,我要感謝我的父親,我才有今天。”5月的一天,我遇見我30多年前特別要好的朋友王燦其。
今年51歲的王燦其,是一位肢體殘疾人。他家一共8姊妹,他排行第七,所以奶名叫老七。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很想繼續上學,可是家里太窮了,但又鑒于身體的原因,初中畢業后,他毅然放棄了高中學業,回到家里。

“回家做什么?”王燦其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上學期間,王老七的夢想是想當一名人民教師,但他只是個初中畢業生,顯然是行不通了,但他一直在想,自己適合干點啥呢?
這個疑問,他好久都沒得結果。一天,他父親給他一個建議:“去學修家電吧”。
在當時和現在,修理家電在農村來說,是很熱門的活,王燦其覺得這是條門路,學成以后,最起碼能夠養活自己。修家電這個活兒,他還真找對路了,也適合他干,是他致富的好路子。說干就干,聰明的王燦其,就出門拜師學藝去了。
通過半年的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王燦其基本上掌握了家電維修基本要領,并且他也喜歡干這行。拜師學藝出來后,敢闖敢干的王燦其,拿著他父親給他的那5000塊錢,出門去租房子,試著自己開個家電維修店。這一修,就是28年。
這28年來,王燦其邊修邊給自己“充電”。按照之前他所學的技術,只會修收音機、黑白電視機,但人家送來修理的有些是彩電,無賴,他沒辦法,只好趕緊學習彩色電視機的構造原理及維修,空閑時,還鉆研VCD、錄像機、功放機、電磁爐、電飯鍋和電冰箱等的自學。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逐漸成為一位家用電器的維修高手。
漸漸地,各種家用電器他都能夠維修了。維修中,由于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冰柜、全自動洗衣機、熱水器、液晶電視,搬起來都特別費勁,為方便顧客,他買了一輛四輪電動車代步,提供上門服務。只要電器用戶打來電話,他就上門維修,而且維修技術很過硬,收費也合理。
在修理的同時,如遇到家庭生活困難、殘疾人的電視用戶,如果家電不是大毛病的話,他能少收費的就盡量少收費,特別困難的就照顧一下,方圓十幾里的人,家電壞了都來找他。真誠的付出獲得了回報,許多顧客不但都成為了他的回頭客,而且還把自己的親戚朋友也介紹過來。
王燦其就這樣本著以信為本、以質求生的宗旨,以專業的技術、細致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家電維修店人氣越聚越旺,信譽度和顧客的滿意度直線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他的維修店。
據了解,王燦其的家電維修店,從1996年到2011年,每月都有不少的收入。特別是近7年來,王燦其幾乎每個月都有5000至7000元錢的維修費收入。
在短短的28年里,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王燦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王燦其憑著自己的努力,在舊州鎮紅梅片區的文化中心草蘆坪村委會門口、黃平通往翁安的公路旁,蓋起了兩樓一底的新房。在120個地面平方的新房里,王燦其個人就開辦了兩個店鋪,一個是心愛的家電維修部,另一個是“且蘭生活館”小賣部。

就憑王燦其的這兩個店鋪,一家5口人的生活,不算他愛人的工資、兒子和兒媳務工的收入,就已足夠他家祖孫三代的日常生活開支了。適逢周末,王燦其就會開起他的小轎車,帶著一家人出門游玩。(張玉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