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去年,黔南州“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黔南”活動在年終考核中打了一個翻身仗,在全省10個市(州、區)中位列第3名,無一縣(市)在全省后20位,群眾滿意度測評全省前5名中黔南占4席,屬歷來最佳成績。
據了解,自黔南州鄉鎮環境整治工作啟動半年多以來,黔南共投入干部2.4萬人次,資金3.5億元,全州106個鄉鎮(辦事處)已有64個建立“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26個建設垃圾處置場,84個完成農貿市場的建設和改造,40個劃定貨運停車場點,新建污水處理廠17座,建成污水管網45公里,投放垃圾桶、果皮箱6.5萬個,垃圾收納箱2021個,添置灑水車、清掃車、垃圾清運車共315輛;83個鄉鎮(辦事處)實現城市綜合執法機構派駐,77個鄉鎮(辦事處)實現環衛保潔服務外包。
半年多來,黔南全力瞄準最棘手、最突出的環境臟亂差問題,并把保持環境整潔、水體清潔和“七亂”治理作為當前整治工作的重心,從整臟治亂著手,強化督查調度,各鄉鎮(辦事處)臟亂差現象得到進一步遏制,鄉容鎮貌改觀明顯,常態化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并完善。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工作,引導群眾自覺打掃房前屋后、進村道路,逐步把鄉鎮環境整治工作延伸到廣大農村,農村群眾開始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傳統農村生活環境,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正著力跑好第一棒。
期間,黔南各縣市還結合自身實際,涌現出了如荔波“廁所革命”、福泉媒體問政、貴定《新時代文明貴定‘十不做十當好’全民公約》、三都行人斑馬線語音提示系統等好經驗、好做法。(記者 黎姿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