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6月13日,省人民醫院麻醉醫師發出的一條朋友圈,令無數家長捏了一把冷汗。家住貴陽市白云區一歲零四月的男童小民,拿著粽子搖搖晃晃邁步向前時,突然摔了一跤,他手中筷子亦如利器貫穿口腔直插眼眶。
“啊……我的孩子。”尖叫聲劃破夜的寂靜。

吃粽子時摔倒了 筷子直插入口腔
“醫生,快救救孩子。”13日凌晨1點半,小民的父母抱著他沖進省人民醫院。
一根木筷插入男童的口腔,他不得不張大口,小嘴四周血跡斑斑,一只眼睛緊閉,精神萎靡。
“怎么回事?”接診的耳鼻喉科醫生急促問道。
小民父親帶著哭腔回答,“都怨我們沒看好他。”
12日晚上8點40分,小民在家中吃粽子。年齡小嘛,他不肯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拿起筷子插在粽子上如同舉起一面小旗,東跑跑西晃晃,餓了就咬兩口。年輕的父母緊跟在后面,眼睛牢牢鎖定在兒子身上。
就在這時,小民一不留神被腳下地毯絆倒,整個人瞬時向前撲,那筷子“唰”一下從孩子的口腔插進去。
“啊……”小民媽媽尖叫一聲。她嚇得臉色一白,立刻把孩子抱起。
劇烈疼痛令小民放聲大哭,夫妻倆嚇壞了,試著用手去拔,輕輕動了一下沒拔出,不敢再使力,孩子父親立刻開車去醫院。
“我們跑了兩家醫院,醫生說插得淺還敢一試,這么深,直接去省醫。一分鐘不敢耽誤,馬上轉過來。”男童父母快要哭出來,臉上滿是痛苦神色。

筷子插入眼眶 離顱底幾毫米
“病情緊急,立刻會診。”連夜,省醫耳鼻喉科、影像科、頜面外科、麻醉科、眼科吹響“集結號”,有些值守夜班的專家才閉眼休息兩小時,一聽事出緊急,披衣而起,在最短時間內匆忙趕來。
“當時肉眼可見的筷子暴露長度有10多公分,尚不清楚里面插得有多深。”省醫耳鼻喉科醫師馮超介紹,醫院通過重建影像學資料,看見筷子是經口腔穿破硬腭直通鼻腔插入眼眶,“非常危險,距離顱底只有幾毫米。”馮超說,“捅破顱底局面會復雜很多。”即使現狀,也令醫生們感到棘手,“從沒有接診過這么小(異物插喉)的孩子”,而且大家僅從當前的資料不能判斷筷子是否已經對眼球造成影響,“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手術,迫在眉睫。

麻醉闖難關——麻醉師急中生智改良面罩
凌晨3點半,小民從耳鼻喉科病房進入麻醉科手術室。
“手術首先面臨的第一道難題就是麻醉。”省醫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吳大慶介紹,“麻醉需要為患兒緊扣面罩在其口鼻部進行吸氧及麻醉誘導,可面罩空間無法容納下長長的筷子。”
有人建議用“快速拔、直接麻”的方式,遭到吳大慶否決。
他擔心筷子拔掉后會有難以預料的出血,“出血吸入氣管和肺內后,嚴重的會引起窒息;再說,拔掉筷子后手術進去就不好探查筷子插入的軌跡和深度,不利于修補。”
急中生智下,吳大慶想出一個“腦洞大開”的方法——改良面罩。
他花了5分鐘,用剪刀在面罩上剪出一個小洞把筷子露出來,緊接著用膠布緊封洞口。“雖然改良版的面罩密閉性差一些,但三四分鐘后,麻醉就起效果。”
解決了第一道難關,麻醉師面臨的第二個難題是如何將麻醉喉鏡快速的置入口腔暴露聲門,插入氣管導管。
“插管慢了孩子會很快缺氧,而且口腔里的出血會流入氣管,導致窒息。”他說,況且孩子口腔狹小,又有一根筷子插著,不能隨便移動,一不小心就會造成二次損傷。
關鍵時刻顯身手。吳大慶選擇用最小的麻醉喉鏡片,采用快誘導麻醉方法,盡量避開筷子,他輕柔地置入喉鏡,再插入氣管導管,終于順利完成麻醉任務。
闖關涉險拔筷 取出壓迫視神經骨折片
凌晨4時,手術開始,由耳鼻喉科主任楊秀海主刀。
如果說,麻醉是闖難關,手術拔筷便如涉險灘。“手術難點有二,一是孩子年齡小,二是傷情重,筷子捅到眼眶內側壁,在強大貫穿力下,骨折片壓迫視神經和內直肌。”楊秀海說,經內鏡下的眶間骨折片清除,同樣考驗著醫務人員的經驗和技術。
他用鼻內鏡經患兒鼻腔進入,探查傷道走形,解剖結構保護相關組織,再沿著原軌跡把筷子拔出。那一瞬間的動作既穩又快,絲毫未傷及附近的血管及其他組織機構。
經測量,筷子有25公分長。
隨即,楊秀海小心翼翼地把壓迫視神經和內直肌的骨折片一一取出。整臺手術完成得比較順利,清晨6時許結束。
術后約15分鐘,小患者清醒,順利拔除氣管導管,觀察約1小時,生命體征平穩,安全送回病房。經檢查,孩子沒有傷及視神經,其眼球功能也沒有受到影響,目前飲食等各方面都逐漸恢復到正常。
醫生:家長不要追在孩子身后喂飯
馮超提醒,此次小民的受傷經歷是給諸位家長敲響的警鐘,“家長在給小孩喂飯時,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手里拿著筷子、勺子等尖銳物品,尤其謹記不能一個在前面跑,一個在后面追,此舉很容易造成小孩摔倒,若是尖銳的餐具插進口腔后果難料。”
此外,在駕車途中,給小孩喝果汁、牛奶時,不要用硬且直的吸管,萬一出現急剎車,吸管就有插進口腔、鼻腔的危險。
最后一個提醒,也是耳鼻喉科醫生的老生常談,千萬別給3歲以下的小朋友喂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食物,因為孩子容易將堅果誤吸入氣管導致窒息,若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后果將是整個家庭難以承受之重。
(記者 劉丹 周麟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