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直以來,貧困人口的識別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難點。以往的做法是先由貧困戶申請,再由村民代表會議或群眾民主評議,最終對貧困人口進行識別。這么一來不僅數據采集和更新時間較長信息滯后,還會出現“眼見不實”的情況。
大數據精準幫扶平臺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通過建立“貧困人口識別模型”,把多個相關部門的業務數據和傳統貧困人口“兩公示一公告”的識別模式相結合,從而達到快速、精準識別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目的。
如今,大數據覆蓋政用、商用、民用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積極作用。在精準扶貧進入攻堅期的今天,大數據也成為了各行業、各地區創新扶貧工作的抓手。2016年10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之生活水平維度:應用大數據測量中國貧困》報告指出,使用大數據提供的動態信息來測量貧困,將會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大數據對貧困進行多維度的描述,對扶貧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推動中國在2020年前實現精準扶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吳鴻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