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一位母親買早餐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5月5日早上7:40,遵義四中對面一老腸旺面館內,一位40歲左右婦女,衣衫簡單,滿面塵灰,背著一個塞滿撮箕、鋤頭等工具的背兜。她說她要買瓶花生牛奶,老板說要5元,她口中嘀咕著:“其它地方只要4塊,這里怎么要5塊?”老板沒理她。她又轉身走到煮面窗口,問腸旺面多少錢一碗,老板說10元,她站在原地猶豫著。
老板說:大姐,你一天在工地背一天至少200元嘛,干體力活不要虧待自己。
道理誰不懂,但在她心中還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不是每天都有活背、有收入,娃兒在四中讀書要花錢……”說到自己的孩子,婦女的眼神充滿了溫情與自豪。
最后,婦女沒買花生牛奶也沒有買腸旺面。她問老板能不能在那喝杯桶裝水,老板說行,婦女接連喝了三杯水后,走出了小店。

2
看到這里,你是否怦然心動或又熱淚盈眶?
懷著滿滿的感動,記者決定來一場關于母愛的探訪。
農商銀行。準媽媽陸進琳說:自從有了寶寶之后,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更懂得照顧自己了,就連平時的生活方式都改變了,以前不喜歡吃的東西,只要對孩子有利的都吃,以前喜歡玩的東西只要不利于寶寶的都不玩了,現在按時睡覺,按時散步,格外小心。
紅花崗區人民醫院。孩子兩個多月大的蔡邵琴說:一切的精力都在她身上,下載各種育兒類的APP,查看各種育兒類的書籍,生怕在哪個環節做得不對。雖然各種累各種忙,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危機到來之時,我帶走的最大財富,只有我的兒子,其他的什么也沒想。”朋友圈中,同事在其回憶2008年汶川地震的文章《震動的記憶》中這樣寫道。在感受到房屋震動危機到來的那一刻,她“一抱抱起熟睡中的兒子,開門沖下樓”,全然不顧自己“穿著睡衣和拖鞋”的樣子,腦海里想著“如果樓坍塌了,就把兒子抱在胸前,保護好他的頭,舒展全身撲在他身上”。

3
還有一種母親,以更博大的母愛溫暖著這個世界。
據播州區三合中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校八年級(3)班一名學生的家長曹汝琴一個人帶著4個孩子,自己的2個、哥哥的2個。她的哥哥曹汝華因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嫂子四年前因癲癇病去世,2個孩子無人照顧,她便將照顧哥哥及其2個孩子的重任擔了起來。丈夫不能理解,最終以離婚收場。為此,曹汝琴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個人扛起兩個家庭。“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照顧好四個孩子,希望他們能夠考上大學、有出息。”她對記者說。
王唯是遵義市一名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老師。她說:“班上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2016年畢業的那個特殊教育班,王唯帶了十二年,為了這群聾啞孩子,她不敢休息,甚至連自己的產假也放棄了。王唯說,有一次,她在家接到通知,班上的孩子淘氣出了點事,需要她去處理,以為是件小事,耽擱不了多久,她把自己的孩子放進家里泡澡用的木桶內就出門了,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一個多小時。回到家,孩子已經自己從木桶里爬了出來。“當時他只有兩歲,我抱著他哭了半天。”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唯心有余悸。

4
對于母愛,兒女的感受最真實。
聯通公司員工付榜高回憶道:幼年時,家里窮買不起電風扇。夏天,我在書桌前寫作業,媽媽便手持蒲扇為我扇風。由于白天的辛勤勞作,經常扇著扇著就睡著了,然后就猛地從瞌睡中醒來繼續扇,于是風也一陣一陣的。他說:“現在想起來特別的溫馨。”
同學代雨旭說:小時候,我是媽媽身后粘人的跟屁蟲,吵吵鬧鬧,她到哪我就要跟到哪,總是圍著媽媽轉,感覺特別地開心。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慢慢長大,媽媽卻逐漸老去,我們記住的不是熱烈場面,而是存在于彼此之間溫柔的細枝末節。

5
母親的愛就是這樣簡單、樸素,然而對于媽媽的點點滴滴你又記得多少?你的手機相冊里又有多少張媽媽的照片或者和媽媽的合影呢?
朋友高茂松經常對我說:離家上學后,雖然離家遠了不能在家陪媽媽,還能總打電話聽聽媽媽的聲音嘮嘮家常。但是工作后,繁忙的工作,讓我對媽媽的關心越來越少,離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與媽媽見面的次數更是少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忽略最在乎你的那個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珍惜身邊的人,總認為他們會永遠都會留在我們身邊,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知道他人的重要。
其實你不知道,歲月一直在偷走你母親的青春。
母親節,要感恩,趁當下,及時愛,別讓愛再等待。
我也很懷念一位母親,一個朋友的母親。她總是一副憨態可掬的笑臉,每次到她家做客,她總是端出滿滿一桌子菜。一次我們開玩笑說怕吃胖了,朋友母親聽到后說道:沒我胖的都不算胖,你們幾個都不胖,多吃點。朋友聽到嘟了嘟嘴,我們也仍自顧玩笑。那時小,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如今,能體會了她卻不在了,最難過的莫過于我這位朋友,其中心酸只有她能感受。
趁時光正好,媽媽還在,好好愛她吧。
對媽媽的愛其實很簡單:回家看看,陪她吃一餐飯。
對媽媽的愛其實很容易:打個電話,給她一句問候。
對媽媽的愛其實很樸實:聽她嘮叨,給她一份耐心體諒。
愿文首背背兜的婦女平安健康,愿她的孩子懂得母親的辛苦與不易,給母親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愿天下母親皆安康。(作者:王學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