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全省發電量,從2012年的1611億千瓦時增加到2017年的1980億千瓦時;
2017年1月至11月,能源工業增加值在全省工業增加值占比達29.2%,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
一組組數據的背后,是我省在能源改革方面交出的一份靚麗答卷!新機制——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
去年4月,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火燒鋪礦投資2113.18萬元,建設了含有千兆工業以太環網、綜合自動化信息系統平臺等11個子系統的綜合自動化項目。
項目建成以來,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啟動采掘工作面生產前運輸系統,由30分鐘縮短到5分鐘;生產采區看守運輸系統的機電人員數大為減少,由原來每班18人減少到8人;還能實時監測監控故障,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和維修難度。
2017年,我省出臺《省人民政府關于煤炭工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型升級的意見》,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培育先進產能、智能機械化改造、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四大攻堅計劃。
改革成效顯著,以年產能9萬噸煤礦為重點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公告關閉煤礦163處、產能2340萬噸每年;建成年產能30萬噸以上煤礦16處、產能836萬噸;授牌首批7家智能機械化技術服務基地,推動13處煤礦完成綜合機械化改造,128處煤礦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煤礦采煤機械化率達到64.3%、綜合機械化率52.5%。此外,煤礦瓦斯、煤矸石、礦井水利用率大幅提高。
按照“企業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原則,2017年我省建立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通過水火電發電權交易、電煤中長期合同和電力直接交易,落實水火電發電權交易12億千瓦時,初步實現煤—電—用產業鏈條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
省委、省政府對能源工業轉型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去年1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為支持能源工業轉型發展,省委、省政府決定從財政資金中拿出4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煤炭工業轉型發展,并出資與貴州銀行、貴陽銀行等設立規模200億元的貴州省能源結構調整基金。基礎設施建設——利在千家萬戶
“在家門口上班,工資還不低。”安龍縣陽方村村民文紹美,在位于村里的大秦科技產業園的食堂上班,每月領取固定工資,加上屋頂光伏發電、流轉土地以及丈夫也在科技園上班,全家一年增收了3萬多元。
(下轉第4版)
(上接第1版)
大秦科技產業園為大秦公司打造,是我省“光伏產業扶貧”示范項目,集光伏電站、光伏農業大棚、農產品生產及休閑旅游觀光功能于一體,通過“企業扶貧+產業扶貧”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光伏扶貧。
去年,我省通過大力實施光伏產業扶貧、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工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發揮能源基礎設施惠民利民作用——
光伏發電與農業、林業、旅游實現深度融合發展,光伏產業扶貧在安龍、威寧等18個貧困縣全面推開,惠農扶貧6700戶;
完成1301個中心村和小城鎮農網升級改造,惠及農戶145萬戶。全省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戶均供電容量達到99.676%、96.78%、1.8千伏安;
建成天然氣支線管道項目3個,新增10個縣級城市具備接通天然氣管道條件。具備接氣條件的縣區達到40個,占全省縣級城區的45.5%;
建成全省統一的充電設施運營服務平臺和充電公共服務APP系統,引進亞瑪頓、五龍等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制造企業落地貴州,“電動貴州、綠色出行”正日漸深入人心。能源革命——縱深發展不松勁
2018年,我省繼續深化能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完善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動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做好新一輪電煤合同簽訂和履約指導工作,力爭電煤供應量達到6000萬噸;加大水火電發電權交易力度,始終將電煤儲備保持在400萬噸以上,確保全年發電量達到2050億千瓦時、省內全社會用電量1430億千瓦時;加強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供應企業的對接,鞏固爭取每天增加供應60萬方的成果,同時加大省內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新增頁巖氣日產能10萬方、煤層氣年產能2000萬方。
打好煤炭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確保今年淘汰落后產能1000萬噸以上,同時建成投產大中型煤礦20處、新增產能1700萬噸,推動盤江精煤、兗礦能化等6家主體企業率先全面完成所屬煤礦智能機械化改造。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完善500千伏“三橫一中心”骨干電網,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實現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99.8%、綜合電壓合格率97.9%、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的目標。繼續實施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工程,45個縣級城區具備接通天然氣管道、比例超過50%。(記者 王遠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