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3月8日,在“三八”婦女節之際,國家級文明村鎮--天柱縣坌處鎮三門塘村舉行系列活動,隆重慶祝三門塘“婦女井”建井120周年。
三門塘有“婦女井”石刻兩處,分別是小寨《修井路碑記》宣統二年(1910年)立、大興團《重修井碑》宣統三年(1911)立,其中小寨婦女井由王永佑于道光年間捐石板修建,宣統二年重修,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

祭井儀式

祭井游行

祭祀活動
小寨婦女井碑記:“嘗謂民非水火不生活,是水之于人刻不可緩者也。此地有清泉一湍,水由地中行,先人因以汲水資生者,迄今十有余世矣。在道光年間,路屬泥涂,步履維艱。余三公永佑獨捐石版板,修成坦蕩。而于井尚未興修,仍然狹隘,每逢夏涸欲立以待。因語我族婦女,慷慨捐資,裂石新修,方成井樣。則向之源源而來者,茲亦混混而出,盈科而進,放于四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吾村之大幸也哉!勒諸貞珉以志不朽。

品嘗泉水

祭井儀式
”碑上記錄舒萓女捐錢1800文,潘引弟1800文,劉明珠1400文,吳耖翠1400文,劉音蓮1100文,吳什鳳1100文,王昭娥1100文,王茂連500文,吳青姜320文,吳金蓮310文,王桂蓮300文,吳金蘭310文,周老園320文,王桂蓮310文,龍玉娥200文,劉彩香310文。共16位侗族婦女,其中王桂蓮同名2人,一人捐300,一人捐310。大興團《重修井碑》,有19位婦女的名字和捐錢金額。

游行隊伍

跳繩比賽

拔河比賽
在封建社會,婦女地位極其低下,根本沒有資格上碑,而在三門塘,這35位熱心公益的侗族婦女名字被堂而皇之的刻在萬年古碑上,實屬大膽之極,十分罕見。足見開放的三門塘對婦女地位的尊重和對公益義舉的稱頌。
活動當天,三門塘村還舉辦了拔河比賽、民歌大賽和廣場舞比賽,擺出了長桌圓宴,再次弘揚公益義舉,傳承侗族尊老愛幼、保護婦女權益的優良家風寨風,慶祝“婦女井”建井120周年。(吳厚征 吳厚先)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