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了解,貧困戶楊正英家庭困難,丈夫生病多年癱瘓在床,家里的重擔全都擔在了一個女人身上,現在兒子成年后通過一家人的努力家庭經濟逐步好轉。貸款戶能夠在這樣極為艱苦的環境中培養一個大學生,一個勤勞的青年,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回來的路上,我們隊員一致表示像這樣的有志氣,能吃苦,有發展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是我們農信社要大力支持的對象。
來到楊正英家里,25歲大兒子彭利斌正在家里修理農機,看到信用社工作人員來,熱情的打招呼,邀請到家里烤火。在談話中得知楊正英愛人之前因病癱瘓在床7年,并于2015年去世。多年來家里只有楊正英一個勞動力苦苦支撐,這里面的艱辛可想而知。近幾年大兒子成年后逐步分擔起家庭重擔,2016年楊正英到紅山分社申請到了5萬元的精準扶貧“特惠貸”資金,擴建了自家的豬圈,同時種植5畝太子參,通過辛勤勞作,家庭收入得到改善。截止目前她家建有10間圈舍,存欄生豬15頭;今年收獲太子參種苗2000余斤。

楊正英說“真的要感謝你們信用社!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我家的支持,我的兒子才能上大學,發展養豬和種植藥材。” 因為今年太子參種子價格低迷,貸款戶準備把這些種苗全部投入種植,明年管理好一點,爭取打個翻身仗!客戶信心十足。“現在我們種植20畝太子參還差2萬元左右,看你們能不能再支持我們一下,保證按時結息,再苦再窮也要講信用。”貧困戶楊正英感動的說。通過實地走訪,楊正英符合支持的條件,信用社客戶經理當即表示,“多年來,家庭變故,勤勞致富,你家很講信用,我們就是要支持像你們這樣的人,我們決定再給您增加授信3萬元,以便你家后期種養殖資金周轉,明天一早你們來辦理就行了。”

最后對彭利斌說,要有信心和動力發展生產,信用社是你們發展致富的后盾,力爭今年脫貧。(施秉聯社 熊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