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王媛的“第二個辦公室”隱藏在這個寧靜的寨子中 本網記者王彬 攝
苗家人的“90后”夜校老師
王媛的“新工作”新橋村的苗家木樓中,這里居住著苗族中一個特殊的支系——超短裙苗族。
“王老師來了!”一到木樓,幾名苗家女孩立馬迎了上來,原來,王媛是這里的老師,更準確的說,是新橋村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校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

王媛在和苗家姑娘們交流 本網記者王彬 攝
“我主要是教村民寫字。”王媛告訴記者,新橋村是苗族聚居村落,好多老年人連漢語都不會講,更別說寫漢字了。近兩年,隨著村里旅游業的開發,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新橋村旅游,但村民們的文化水平還沒有達到旅游接待的基本要求,辦夜校,教村民認字,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的第一步。
聽說村里要開夜校,一開始,村民們都不領情。
“村里的男勞力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婦女小孩,突然叫他們上課學習,他們不適應也不接受。”為打消村民的疑慮,每天下班后,王媛和同事一起挨家挨戶的走訪,告訴他們認字學習的好處。終于,在2017年8月22日,夜校迎來了屬于它的第一批學員。
記者發現,王媛的手機相冊中總是存有不少學生們寫的作業,雖然筆畫幼稚,有的還寫得超出了作業本的格子,但每個筆畫都很用力,“他們真的很努力,尤其是有個已經快七十歲的苗族老奶奶,學習的勁頭比年輕人都強。”

學員們的作業本 受訪者提供
王媛口中的這位老奶奶,名叫楊高往,在上夜校之前根本不會說漢語,就靠種莊稼為生,一開始對夜校也是毫無興趣。最開始,王媛建議楊高往把菜拿到鎮政府附近賣,結果因為不會說漢語,幾單生意都沒做成,倒是把她“逼”進了課堂。“有一回記者來采訪,看到她在黑板寫出自己的名字后,都在稱贊她,誰知她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說,‘這些都是小意思,我還會寫其他的。’惹得大家笑不停。”

楊高往奶奶在黑板上寫自己的名字 受訪者提供
夜校老師的小目標:課程要豐富,教育得繼續
教苗寨教村民認字,不僅需要極大的耐心,還得經受住苦和累,像王媛這樣一個90后女孩,能扛得住嗎?
“說不累是騙人的。”王媛向記者坦言,但每當學員告訴她,去給孩子開的家長會,能聽懂老師在說什么;出去辦事,不用別人幫忙簽名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很值得。“既然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員,也做出了效果,就不能半途而廢。”
王媛告訴記者,現在她準備豐富夜校課程,掃盲之后,她的重點就是“繼續教育”,讓村民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能。“今天這幾個苗族姑娘就是來夜校學習歌舞、禮儀知識的,提高旅游接待的質量。現在光做旅游接待,接一個團平均每人能得40、50元,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賺一百多塊錢。”王媛笑著說。
據了解,雷山縣大塘鎮新橋村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校自2017年8月22日開辦以來,已經累計授課56期,共招收學員220人,參與培訓群眾超過2100余人次。
這樣的夜校,在全省范圍內,還有136所,涵蓋了14個深度貧困縣和20個極貧鄉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