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門前三包,房前屋后變干凈了。永從鎮各村通過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杜絕亂扔、亂倒現象,自覺維護門前及房屋周圍清潔衛生,形成“愛護環境、人人有責”,舒適和整潔的良好居住氛圍,對個別違反環境衛生等制度,將按照相關村規民約進行懲罰和教育。永從村在村兩委的堅強帶領下,多次組織群眾展開房前屋后、街道邊和河道等重點領域的“清潔家園容顏”行動,各寨嚴格落實村規民約,全力推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成功入選2018年“貴州省村規民約示范村”候選名單。現在走進各村各寨、各組各戶串戶路,房屋前后基本上整潔有序無雜物。
社會穩定,鄰里關系更和諧了。各村利用村規民約規定不準濫砍濫伐、違章違建、亂堆亂放廢土、糞渣、亂石、雜物,亂排污水,鼓樓堆放雜物、停車、戲臺辦酒等,現在的各村、組公路、串戶路兩邊違法占道堆放現象少了,公路一下子“變寬了”,生活污水也接進污水處理管道,上坎下家關系更加融洽了,鼓樓真正變成了起款議事、烤火談心之地。中羅村吳某和何某(化名)系上下坎關系,因上坎管道未接入排污管,長期臭味,引發下家的不滿,經組織村干勸解建好屋前屋后排水溝,把生活污水接入排污管,現在兩家關系更加和諧了。
經濟發展,安全生產更加有保障了。通過對打架斗毆、酗酒鬧事,偷盜錢財物、鳴鑼喊寨、發生山火民火等做出約定,現在的村寨,打斗滋事的人沒有了,村民晚上睡覺都能不關門,各村各寨夜晚鳴鑼聲清澈響亮,村民用火用電安全意識提高了,安全生產形勢更加明朗了。據悉,永從鎮充分利用鳴鑼喊寨制度,大力宣傳防火、用電、防盜、酗酒、賭博等安全工作,每周各村喊寨2次,一年累計喊寨400余次,有效提高全鎮的安全生產形勢。
紅白喜事打招呼,辦酒之風更加規范化了。通過對農村辦理生、喪、嫁、娶等各種紅白喜事制定打招呼約定,要求戶主通知參加紅白喜事的人員不乘坐非客運車輛,不乘坐超載、無牌,無證的車輛,對超員、超載行為進行勸止和舉報,一些村還對辦酒地點規定在鼓樓或食堂,現在永從各村的酒席更加合理了,人情味更濃了,地點更規范了,民風民俗更加簡單了。“大家逗錢來搞食堂,以后凡全寨村民家中有婚喪嫁娶事,統一集中食堂舉辦”豆洞村支書石堅說道。豆洞村是永從鎮深度貧困村和傳統村落之一,有5個自然寨,3個自然寨通過自發組織已建立起本寨食堂,每次大小辦酒都在食堂操辦,并向該鎮安監站報備,既有利于統一管理,又有利于保持村容寨貌整潔,群眾對這一做法無不豎大拇指。據悉,永從鎮充分利用農村道路家云平臺進行監管農村辦酒,今年累計報備紅白喜事打招呼70多次,有效助力辦酒之風更加規范。
村規民約通過“我制定、我承諾、我執行”方式在永從鎮各村悄悄實行了起來,村民自我約束意識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逐漸成為規范村級事務管理、提升村民行為標準的指南,不僅調動了村兩委班子工作積極性,也帶動了村民遵規守約的主動性,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使各項工作走上良性發展軌道,使各村逐漸遠離“臟、亂、差”等陋習,營造干凈整潔、和諧融洽、平安穩定、移風易俗簡單化的良好氛圍,“規”出新氣象,“約”出新風氣,形成良好村風寨氣。(龍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