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爐山甘壩村自劉州盛任支書以來,甘壩村黨支部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為一股繩,團結進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帶領全村的共產黨員,以突出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創新性為重點,認真踐行“加強組織、帶好隊伍、提升服務、促進發展”的黨建宗旨,不斷加強服務性基層黨組織建設,特別是凱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干部楊衛中來甘壩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和劉支書一道,多方對接,招商引資,發展甘壩村的產業,使甘壩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貧困戶、農戶收入持續增長,特別是在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培育方面為全市樹立了一面先鋒旗幟。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甘壩村黨支部書記劉州盛深知,做不到整村發展就不可能做到整體脫貧,也就談不上奔小康過上幸福生活。
2014年,也是劉州盛任支書的第一年,甘壩村兩委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質量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市、鎮、村里的村容村貌改造整治工作,大力實施村容村貌及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甘壩村兩委同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甘壩村的危房改造。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重點幫助特困農戶和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支持避災、生態脫貧的建設。實施甘壩村安全飲水工程,完成自來水管道和供電線路架設工程,讓老百姓都能喝上安全清潔放心水和放心用電,完善農村路網建設。實現宜居地段組組通公路8-9公里全村全覆蓋,提高甘壩村安全暢通水平。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實現各組互聯網寬帶上網目標,特別是我們的“六個雞”組,實現“廣播天天響、電視戶戶通”。
同時,在市、鎮雙聯單位的大力幫扶下,甘壩村的道路兩側,村里、組里的各個走道和周圍都架起太陽能節能路燈200多盞,為群眾夜間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村頭村尾、道路兩側、各個小組都安置垃圾桶,現在在各個小組,每家每戶都修建了廁所和化糞池。在劉支書帶領下,甘壩村兩委因地制宜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推行不同垃圾處理模式,加強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理改造。規范管理農民建房。嚴格控制群眾用地總量和增量,嚴格控制宅基地的面積標準,引導農民住房向鎮區、集鎮和集中居住點集中,按規劃進行建設。發展農業清潔生產。引導農民開展稻草還田、稻草養畜,開展稻草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減少農村農業生產廢棄物污染,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推進畜牧養殖區和農民居住生活區科學分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治理農村水環境。合理用水,節約用水,科學治水,維護水體的良好水質,防止水源枯竭,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進農村環境長效管護。加強村莊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和綠化養護等工作,落實相應人員、制度、職責、經費,探索建立政府補助、村集體和群眾為主的管護機制,使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常態化。
一個鄉村的發展就看這個村是否有產業支撐,為此甘壩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休閑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養新型農民。美化村莊環境。加強農房、院落和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因地制宜開展村里的綠化、美化、亮化,保持自然山水生態格局,實現村里整體風貌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完善公共服務。統籌農村社區建設。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養老、文體等各項公共服務事業,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延伸。建立現代鄉村治理機制,制定了鄉規民約,建立和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建立了十戶一體。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社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十戶一體組織、專業服務機構、駐村單位和村民的作用,形成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格局。挖掘保護傳統文化。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建成一批美麗宜居鄉村、生態鄉村、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和休閑旅游鄉村。為群眾的居住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提供有力保障,給老百姓一個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打下了基礎
因地制宜,積極進取,以黨建助推精準扶貧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甘壩村黨支部以黨建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為重要舉措,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
甘壩村將發展精力放在農業產業培育上,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新型經濟。至今年楊衛中4月駐村以來和鎮里的領導、幫扶隊伍干部和村兩委村干深入甘壩村開展“三進三出”春季集中行動,訪農友、問農事,直接服務群眾,助推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在甘壩村后山組的基地,鎮里的領導、幫扶隊伍干部和村兩委村干到田間地頭幫農戶一起種辣椒、洋芋,忙得熱火朝天。據了解,今年甘壩村種植辣椒350畝,自從實行“小塊變大塊”和土地流轉的政策后,甘壩村的辣椒地變成了連片的土地,在政府的幫助下進行機械化平整,既節省了勞動力,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至今,甘壩村21戶貧困戶全部養豬和種植辣椒,我們把這些項目將作為貧困戶長期發展的產業項目。
一是發展生態養殖。養殖項目由凱里時新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700萬元,打造以黑毛豬養殖、水果種植、花卉為主體的農業一體化項目。項目采取“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基地周邊農戶發展生態循環種養殖業,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可提供2500人/次就業崗位,大幅度提高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公司以農戶土地入股、農戶散養的管理統銷的模式,對自愿進行黑毛豬養殖的農戶與之簽訂合同,待自然長成后以市價回收并負責銷售。目前,項目完成200畝土地流轉,建設豬圈22個,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今年該公司無償幫扶甘壩村貧困戶養殖21,發放21頭崽黑毛豬給農戶養殖養成后統一收購銷售,以此增加貧困戶收入。甘壩村黑毛豬基地項目總投資1700萬元,其中申請扶貧專項資金224萬元, 并保證年回報率為8%。
二是建設商品蔬菜基地:蔬菜種植面積300畝、并完工修建3公里的機耕道;今年,利用秋冬種工作的契機,在大坪建設500畝的蔬菜示范點,目前辣椒長勢良好。
三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研究后于2016年開工建設投資35萬元扶貧資金,100畝櫻花種植基地現已建設完成,并初具規模。
四是南山河農家樂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南山河度假山莊已開業。村兩委投入8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南山河農家樂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保證年回報率為8%。股比20%效益分紅。
五是貴州長鑫德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打造精品水果旅游觀光一體化基地1000畝。目前已完成250畝清脆李的種植。
為深入推進我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供給,有效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一)玉米:積極動員群眾不種苞谷改種,確定把辣椒、精品水果、中藥材、蔬菜作為種植品種,已規劃種植面積3500畝。已建立合作社,積極對接培育清脆李苗,以合作社為平臺開展清脆李種養收工作。
(二)蔬菜產業:其中商品蔬菜種植面積300畝、并完工修建3公里的機耕道;生姜種植基地達30畝;辣椒種植基地達350畝;西紅柿種植基地達150畝。今年,利用秋冬種工作的契機,在大坪建設500畝的蔬菜示范點,目前辣椒長勢良好。
(三)特色水果:目前,我村主要以葡萄、紅心獼猴桃、李子等為主的果樹種植面積達370畝,其中,葡萄種植面積達50畝,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100畝,李子種植面積達200畝,其他種植面積達20畝。
(四)苗木花卉:目前,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120畝,其中苗木種植面積達20畝,花卉種植面積達100畝。
(五)山地特色養殖業:以黑毛豬、生豬、林下土雞、山雞、稻田養魚等特色養殖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肉豬、優質肉雞產業,適度發展肉牛、山羊等食草畜牧業。目前,優質蛋雞養殖達1.3萬羽,生豬年出欄500頭,牛250頭。
(六)其他作物:水稻種植面積達600畝,油菜種植面積達100畝,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5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00畝.村集體以苗圃、荒山等集體資源出租給貴州長鑫德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年可得租金5萬元;村集體以扶貧資金339萬元入股時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南山河農家樂,開展黑毛豬與精品水果相結合的種(養)殖,與利益貧困戶利益分配機制掛鉤,貧困戶每年可從中分得2000元;貧困戶以自籌、借貸5萬入股分紅4000元。
(七)、帶動引導貧困戶發展擴大養豬養殖產業。2018年4月份,通過鎮黨委、鎮政府的平臺,帶動引導戶貧困戶擴大發展養豬養殖。爐山鎮黨委、鎮政府給予養殖貧困戶爭取到以獎代補政策給予發放每頭豬700元的獎勵,每戶最多不超過4頭,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并在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著力提高農戶依靠市場、科學種植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這一舉措對全鄉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推動農業項目區域發展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大膽嘗試發展新型經濟,2015年,引導種植制種玉米1200多畝;在集體荒灘上建設核桃、棗樹種植示范基地60畝,以此為基礎,帶動輸轉本村富余勞動力,持之以恒為本村創造經濟價值。
尤其今年以來,甘壩村黨支部因地制宜,采取“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新模式,著力建設融合科技推廣、生產示范、休閑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效日光溫室示范區。目前的甘壩初步形成了由黨支部規劃產業、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合作社帶動引領、黨員群眾入股參與的發展新格局。
在注重物質扶貧的同時,甘壩村黨支部同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成了農民健身廣場1處、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1間、道德講堂1間、文化長廊2處等文化陣地,滿足了全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實現了“穩得住、能脫貧、可致富”的目標。
甘壩村黨支部所采取的黨建扶貧“雙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以群眾脫貧致富的困難問題為導向,立足村情實際和困難群眾需求,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培育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形成了一條新型致富產業鏈,有效緩解了支部引領發展難度大、產業轉型發展壓力大、農戶自身發展問題大和發展產業培育難、建設資金籌措難、農產品銷路難以及集體經濟問題多、觀望群眾數量多、就近務工困難多的“三大三難三多”等問題,特別是激活了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的信心,增強了自身“造血”功能。截至目前,甘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520人中現在只有貧困戶21戶52人,深刻體現了黨建助推脫貧攻堅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
就在今年黨的生日之際,甘壩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甘壩村劉州盛同志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楊 衛中同志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