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烈日下,他們的額頭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汗珠,跟隨著紅綠燈指揮行人安全過馬路,這就是交通協管員,今天,我們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韶山南路州醫院門口,是凱里城區人流量比較大的一條斑馬線,早晚高峰時幾乎每次綠燈通行的人流都在五六十人左右。江忠萍是負責對這條斑馬線進行交通勸導的交通協管員,她說,這個路口在上下班高峰期的通行量非常大,有很多行人在紅燈亮起時仍然還在斑馬線上慢行,非常不安全,每次他們都會吹哨或大聲提醒,遇到一些腿腳不便的人或者走得慢的老人和小孩,他們也會上前搭把手,讓大家能夠快速安全的通過人行橫道。


江忠萍:“這里就是醫院,經常有老弱病殘過馬路,我們每天就在這里勸導人們安全、文明地過馬路,對需要的人進行攙扶。”

江忠萍在這個路口一站就是4年,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難耐,每天早上7點,她都會準時出現在自己的崗位上。這里的行人紅綠燈接近一分鐘就會亮起一次,每一次她都要吹哨、做手勢示意車輛停下來,指揮行人安全通過馬路,每天同樣的動作都要重復六百多次。特別是嗓子,幾乎每天都處于嘶啞的狀態。

江忠萍:“冬天在這里特別冷,風吹著凍得受不了,腳都會涼透,非常辛苦。熱天還好過一點,特別是冬天,太難受。”

江忠萍說,大部分市民都還是很遵守交通規則,只是有時候碰到個別不聽勸導的市民,她也感到很委屈。記得有一次信號燈快要變成紅燈了,一位老人執意要通過,她上前勸導時卻被對方惡語相加。

江忠萍:“我說老人家,馬上紅燈就要到了,你不要走了,稍等一下,反正才幾十秒鐘,他就開口罵我。”

今年已經44歲江忠萍,2014年被凱里市交警隊大隊聘用為交通協管員,雖然工作有時候比較辛苦,但自己很熱愛這份工作,能為城市交通的暢通有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江忠萍:“現在我們凱里在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我愿為凱里奉獻一份力量。”

只要每天路過清平南路附中門口的市民,都會見到一位年紀較大的交通協管員,他一套自創的指揮手勢雖然不規范,但是簡單易懂,還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因為這一路段有兩所學校,上下學時學生很多,交通協管員黃光旭就用自創的指揮手勢來提醒駕駛員和行人,每一批學生過馬路他都要護送過斑馬線。

黃光旭:“車穿人過的時候安全很重要,特別是這里的兩所學校,有中小學生,所以特別的小心,每天用手勢和哨笛給他們提示,保證安全。”


分配到凱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交通協管員一共391名,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62歲了,退休后閑不住的趙廣軍被聘為交通協管員后,每天堅守崗位,從不遲到早退,在交通協管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余熱。
趙廣軍:“因為我覺得這個工作適合我,我盡我的微薄之力發揮余熱。”

市民龍先生說,凱里市民的素質越來越高,這也都是所有人努力的成果,這些交通協管員很認真很辛苦,希望人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從自身做起 從我做起 從教育小孩做起。

也許有的人會好奇,他們只是一個交通協管員而已,又不是交警,干嗎那么認真?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認真負責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對于這群交通協管員的默默付出,希望您在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同時,能夠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微笑,相信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田如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