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蔡江蘭 攝影報道)13日上午,在劍河縣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基地,記者看到了各式各樣珍奇的菌類,有著“山珍”之稱的香菇,有自古就列 為“草八珍”之一的紅托竹蓀,有“菌中之冠”美稱的銀耳,甚至有賣到一斤980元的羊肚菌,不管是哪種菌類都散發著屬于它獨特的魅力。
原來劍河縣周邊的貧困村,村民大多以種植玉米為主,2017年以來,貴州劍河珍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領貧困戶實施種植大球蓋菇3000余畝,羊肚菌1000余畝。帶動了貧困戶1萬余戶,4萬余人增收致富。

2018年公司計劃利用冬閑田在全州范圍內擴大推廣種植大球蓋菇3萬畝,羊肚菌2萬畝,及林下仿野生栽培菌菇5萬畝。公司副總經理程誠表示,我們現在因地制宜把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教給貧困戶,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產業,把這個產業做強做大,才能讓貧困戶脫貧。

據悉,2018年劍河縣按照省、州部署,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減四增”,劍河縣采取了由合作社流轉農民的土地,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村民可以通過收取租金、勞動務工、政策分紅等方面獲得收益。通過發展食用菌徹底打破了產業結構的單一模式,解決了銷路難的問題,為村民解決后顧之憂。形成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的新路子,村民的日子也愈發紅火起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