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受害人吳女士介紹,2月28日上午10點鐘左右,她在家使用手機上網,看見一則網上貸款廣告,想著最近需要資金周轉,就點擊進去,填寫了個人相關資料。想不到這個網絡貸款平臺效率很高,資料填寫剛過去幾分鐘,就有一名自稱是王經理的人主動聯系了她,說只要交納2000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辦理貸款,而且保證金會在錢款還清后返還。吳女士答應了。就這樣,騙子先后以保證金、征信低、貸款保險、工資收入證明、匯款憑證、公安局立案保證金、支票激活、投資保證金等理由,在兩天時間里,先后從吳女士那里騙去12.5萬元。直到3月2日晚,騙子以最后一道程序,要吳女士再交納2.5萬元的公證費后,吳女士實在拿不出這筆錢,去跟朋友借錢道明原委時,才從朋友那里知道自己被騙了。而這個時候,吳女士也沒有及時報警,直到3月3日早上,才跑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報案。
鎮遠縣公安局刑偵民警調查清楚后,通過緊急止付平臺,為吳女士追回1.3萬元,這筆錢是吳女士最后給騙子打去的所謂“銀行投資保證金”的2萬元。民警說,現在通過ATM機轉賬有24小時到賬延遲,如果吳女士在昨晚醒悟時能及時報警,吳女士在3月2日給騙子匯去的4萬多元基本上都能追回。而且對于案件這一塊,特別是大案、急案,全國公安是24小時全天候待命的,群眾什么時候報警,民警就什么時候開展工作,沒有下班了的說法。
至于為什么貸款5萬元,卻讓騙子最終騙去11.2萬元,吳女士說,從開始2000元錢匯出去后她就慌了,為了找回這筆錢及得到貸款,才會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騙子設計好的陷阱里,足足打了8次錢都沒有醒悟。
鎮遠公安民警提醒,網絡貸款陷阱多,當遇到需要保證金、保險費等要求的網絡貸款公司,請咨詢當地銀行工作人員或是公安民警,避免上當受騙。(龍冠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