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蘊含豐富民族文化元素的貴州民族服飾。

“黔酒”酒窖。

黔系列品牌打造,將助推這些保留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民族產品走向品牌化發展路子。

黔茶。

水族馬尾繡。
提 要
貴州酒、貴州茶、民族藥、民族銀飾、蠟染等等,是多彩貴州的重要文化名片,也是貴州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優勢資源。為了進一步整合提升民族文化產業,實現民族文化保護和產業化發展的雙促進、雙提升,2015年底,省政府提出打造體現貴州特色的“黔系列”品牌。2017年2月22日,省民宗委正式啟動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
截至目前,首批推出的11個“黔系列”目錄中,正在積極推進優質產品和優勢企業保護、創新、升級改造和價值提升,擴大貴州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黔系列”品牌正在國家工商總局進行商標注冊,省民宗委正在商標管理、品牌準入、市場化運營方面全力推進。
◥ 構建“黔系列”特色民族品牌體系
將豐富多彩的、獨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飲食、釀造、醫藥、山珍、景觀、節慶等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提升,打造成為體現貴州特色的“黔系列”品牌,是推動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十三五”期間我省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黔酒為例,作為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貴州擁有數千年悠久的釀酒文明和優良的釀造傳統,擁有他地難以匹敵的地緣、品質、文化、技術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釀造技藝,貴州白酒自古享有盛名,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貴州出好酒”的口碑,一直占據消費者的心智。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走得鏗鏘有力。而對“黔酒”而言,貴州除了享譽世界的茅臺等醬香型白酒之外,還有以涵蓋“清、濃、醬、米”四大香型的其他香型白酒,但沒有更好更多的品牌產品能夠跟上茅臺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型品牌,亟待更上一層樓的品牌打造,更多的民族酒類品牌走出貴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以黔茶為例,貴州省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淀,茶產業已成為貴州農業的第一大產業,一個新的中國綠茶加工中心,正在貴州加速形成。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氣候溫和濕潤,云霧多,日照少,晝夜溫差大,造就了貴州茶葉品種多樣、質量上乘的優良特性。獨特的自然條件,培育出了貴州特有的茶類品種。上世紀90年代前,貴州省茶產業以國有茶廠和集體茶場為主。2000年后,國有茶廠和集體茶廠不斷萎縮。2006年以后,貴州以農民為主體,一個村莊、一個鄉鎮、一個縣,集中打造了一批專業村、專業鄉鎮和專業縣。近年來,貴州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通過兼并重組、品牌營銷,在茶葉加工企業群中逐漸成長起一批企業集團。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茶產業作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后發優勢的重要舉措,多次召開全省茶產業發展大會、推進會、博覽會,全省形成強勢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大好局面,取得茶園面積全國第一、加工企業快速升級、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的佳績。截至2016年底,貴州全省茶園面積696萬畝,產量28.4萬噸,產值299.8億元,綜合產值502.2億元,茶葉產量和銷量均實現20%以上增長。相關預測稱,到“十三五”期末,貴州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茶葉年產量40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要超過1000億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要達到2000元。要把貴州建成中國高品質綠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重要生產基地,重要的出口大宗綠茶原料基地。
黔酒、黔茶僅僅是貴州民族文化產業品牌中的代表之一,在貴州民族文化產業品牌中,還有黔藥、黔銀、黔繡、黔珍、黔菜、黔藝、黔織等這些品牌,都具有強大的發展后勁。
2015年底,《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方案》出臺,圍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和加快民族地區同步小康進程的目標,積極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體系,切實推進把貴州省從“非遺”資源大省變為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雙促進、雙提升。
2016年3月,“黔系列”品牌形象標識(logo)征集啟動,同年8月,完成“黔系列”品牌形象標識(logo)最終確定,為“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的打造奠定堅實的基礎。今年2月22日,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啟動儀式在貴陽舉行。貴州通過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持續促進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雙提升。
◥ 打造“黔系列”建立聯席工作會議制度
打造體現貴州特色的“黔系列”品牌,是民族文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載體。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進一步提升貴州民族文化及其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貴州經濟發展雙促進、雙提升,貴州省民宗委有針對性地提出系列保障措施。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將著力打造黔酒、黔茶、黔藥、黔銀、黔繡、黔珍、黔菜、黔藝、黔織等“黔系列”產業品牌,在每個品牌之下推出10個以上的代表性產品及企業,將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工藝、飲食、醫藥、景觀、節慶等民族文化資源整合提升,塑造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產品品牌體系。
為此,省民宗委按省政府要求,建立了“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定期召開會議,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使助推工作順利而有效的進行。政府還加強資金、稅收、金融等支持,加強對“黔系列”企業納稅指導,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針對不同類別的民族文化產業,采取適宜的發展方式,因地制宜,突出傳統民族文化工藝優勢。加快民族文化產業化的發展,形成規模化、基地化、標準化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 打造“黔系列”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
省民宗委副主任徐飛說:我們打造的“黔系列”產品是健康的、安全的、頂級的產品。政府將加強對“黔系列”企業納稅指導,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針對不同類別的民族文化產業,采取適宜的發展方式,因地制宜,突出傳統民族文化工藝優勢。加快民族文化產業化的發展,形成規模化、基地化、標準化的民族產業發展模式。同時將會設立專項資金,進行項目扶持,優惠政策可以疊加。“黔系列”品牌打造涉及到多部門多行業,目前我們的扶持政策還在制定,要聯席會議審核通過后才能實施。
“黔系列”產品從包裝、品牌到內容都代表貴州的形象。所以想要成為“黔系列”產品的一員,在符合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的基礎上,要求品質更高、更綠色。企業進行申報,我們要組織專家嚴格按照品牌認定標準和程序準許進入后,才能授權企業使用“黔系列”品牌標識。
目前“黔系列”各類別的品牌準入標準正在緊張的制定中,同時申請和審核流程也在制定中,在制定完成后會向社會和企業公布。
“黔系列”每個系列會按一個龍頭產品+多個主推產業的“1+N”模式,每個系列推出10個左右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代表性產品,初步塑造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體系。不斷滿足市場對“黔系列”品牌產品的多樣化、多品位、多層次需要。
“眾人拾柴火焰高”,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黔系列”過程中,還將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發動群眾參與到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中來,使更多的群眾在挖掘、整理、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黔系列”文化產業發展,并使廣大群眾從中得到實惠,促進增收致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將進一步拓展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茶產業博覽會等展會的功能,支持各地開展“黔系列”產品參展,為其品牌產業搭建產品展示、交流交易的平臺,支持制定技術規范、大力開拓市場、強化行業自律、加強協調服務,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推動作用,依托大數據,大力發展網絡平臺電子商務,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研發、生產、流通、營銷一條龍發展。
針對不同“黔系列”產品產業發展特點,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鼓勵在保持民族工藝特色前提下實施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大先進技術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黔系列”品牌產品附加值,拓展上下游產業發展,形成特色產業鏈條。加強創意設計,推動“黔系列”產業持續發展,形成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周靜 聶毅)
“黔系列”11大品牌介紹
1.“黔酒”
重點圍繞仁懷市“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加強貴州重點白酒品牌集中扶持和整體宣傳力度,整合資源扶持一批白酒品牌,制定“黔酒”品牌認證體系。定期開展品牌認定活動,評選10個白酒品種進行重點扶持,整體宣傳推介,推動形成“醬濃并舉,兼顧其他”高中低檔搭配的“黔酒”系列品牌產品。
2.“黔茶”
推動茶產業整合發展,發展一批知名茶企業和茶產品,制定“黔茶”品牌認證體系,定期開展品牌認定活動,評選10個茶產品進行重點扶持,整體宣傳推介,推動形成“黔茶”系列品牌產品。
3.“黔藥”
支持民族藥業科技創新,培育一批民族優勢品種,發展壯大一批民族藥企業,制定“黔藥”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藥”系列品牌產品。
4.“黔銀”
挖掘整理傳統工藝,改進生產技術,加強創意設計,加強市場拓展,培育一批民族銀飾知名產品和知名企業,培養一批知名大師,制定“黔銀”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繡”系列品牌產品。
5.“黔繡”
“黔繡”系列,指扶持發展一批苗繡、侗繡、水族馬尾繡等民族刺繡產業,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知名產品,培養一批知名刺繡大師,制定“黔繡”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繡”系列品牌產品。
6.“黔珍”
依托貴州良好生態環境,推出一批適合健康養生的礦泉水、天麻、野生菌、竹蓀、茶油、核桃、刺梨、花椒、竹筍等山珍產品,制定“黔珍”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珍”系列品牌產品。
7.“黔菜”
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飲食文化,扶持推出一批民俗菜系、民族菜系、土司菜系等知名菜品,培養一批知名廚藝大師,制定“黔菜”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菜”系列品牌產品。
8.“黔藝”
扶持發展古法造紙、紙畫、漆器、陶器、雕刻、樂器、編織等民族傳統手工藝產業,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知名產品,培養一批知名大師,制定“黔藝”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藝”系列品牌產品。
9.“黔織”
扶持發展土布紡織、印染、服裝、床上用品、織錦、地毯、壁掛、布藝等民族紡織產業,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知名產品,培養一批知名大師,制定“黔織”品牌認證體系,推動形成“黔藝”。
10.“黔景”
“黔景”系列,指深入推進旅游景區建設,加快推進旅游景點打造步伐,推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韻味的知名旅游景區景點和知名旅游精品線路,制定“黔景”品牌認證體系,定期開展品牌認定活動,每年選取一批旅游景區和景點進行重點扶持發展,整體宣傳推介,推動形成“黔景”系列品牌景區。
11.“黔節”
“黔節”系列,指深入挖掘整理少數民族節慶文化內涵和展現方式,扶持打造三月三、六月六、卯節等一批風情濃郁、參與性強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活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個民族節慶活動進行重點扶持發展,整體宣傳推介,推動形成“黔節”系列品牌產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