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433公里,五年增加3411公里;2017年,《加密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公路水運固定資產投資將達1650億元,高速公路實現通車里程超5800公里;今年,貴州高速路與地方旅游景點深度融合,通過“綠色公路”將貴州建成“綠色交通省”……貴州這個沒有平原支撐的山地省在高原上建起了“高速平原”,搖身變成“公園省”。
“十二五”末,貴州率先在西部實現了縣縣通高速;今年,貴州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將再次實現西部第一;高鐵、橋梁、公路、水路建設……貴州交通“天亮”之后的立體式發展,在巍巍黔嶺構建起了一幅絕美的時代畫卷。
經濟社會落后往往是因交通掣肘,而其發展則必須得益于交通。因此,歷史上閉塞落后的貴州唱響“交通天亮”之時,就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騰飛之時。
貴州交通建設的持續發力,使全省經濟增速連續25個季度位居全國前3位,有力地支撐起了貴州經濟社會的升級發展,讓本地優勢資源走出去,也讓外面的產業和項目加入涌入的步伐。
貴州交通天亮了,貴州的“山門”也被打開了,“黔貨出山”通達四海,商賈云集投資興業,貴州將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 延伸閱讀
開啟交通“大門”
按下產業“快門”
隨著農村與高速公路的聯接線“打通”,地方經濟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納雍果農胡某是交通建設的受益者。“隨著高速公路通車,今年4、5月,很多貴陽旅客沿杭瑞高速2個多小時便到我們這里了。滿山遍野的瑪瑙紅櫻桃霎時映入眼簾,全都歡呼雀躍,精氣神可足了。”
“家里種了6畝櫻桃,好害怕賣不出去,結果高速路一通,根本不愁賣。”他一臉興奮地說。而現在,這里的3萬畝布朗李又開始上市了,農民的土地資本被喚醒,收入也顯著增加。
黔西縣中建鄉營盤村最近也很火,隨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通村通寨的“毛細血管”公路也建成,鄉村旅游開始越來越紅火,今年更確定為黔西縣2017年旅發大會主辦地。
交通建設帶來的好處村民最有切身體會。村民陳和平告訴記者:“以前進個城要花3個多小時,屁股都坐疼了。現在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就像串個門。”“這要歸功于白黔高速及其聯接線的拉通,使我們這個全縣最邊遠、最貧窮的鄉鎮一夜成名。”該鄉黨委書記唐寶書自豪地介紹。(王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