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多彩貴州網訊 初夏時節,黔中大地,草木蔥郁,風景如畫。“五一”小長假進入尾聲,據測算,節日期間,全省共接待游客2226.2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5%和42.5%。截止5月1日17時,省假日辦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報告。
重點景區人氣旺
來自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小長假期間,納入全省89個重點監測的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843.94萬人次,門票收入2.66億元,綜合收入54.42億元;接待游客在10萬人次以上的景區有梵凈山景區、黃果樹景區、鎮遠古城等29家;荔波大小七孔景區、赤水大瀑布景區、野玉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等40家景區旅游綜合收入超過5000萬。納入全省重點監測的105家旅游飯店有54家入住率在80%以上。
高鐵旅游持續吸睛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進出港1159個航班,運送旅客14.18萬人次,同比增長20.17%;鐵路進出509趟列車,運送旅客58.32萬人次,同比增長21.24%;其中高鐵197趟,增開昆明、廣州等高鐵動車61對,運送旅客31.65萬人次,同比增長64.08%;高速公路進向車流量為251.39萬輛,同比增長18.85%。
推出新景點 民俗活動多
貴州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大普查成果,加大100個旅游景區建設。“五一”小長假期間,在22個景區中推出30個新項目、新業態,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我省旅游業態。各地精心組織排練,隆重推出82項民俗系列活動,在各主要景區上演。貴陽市在黔靈山公園、河濱公園、森林公園等城市公園,集中開展生態文明 扮靚“五一”志愿服務系列活動。遵義市在湄潭縣舉辦以“醉美茶香 養生天堂”為主題的2017中國 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來自境內外茶業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以及美、英、澳、法、德、新加坡等國家知名茶企代表2500多人參會;在茅臺鎮舉辦“嗨醉茅臺,狂歡五月”8大免費體驗活動,讓游客體驗國酒文化的魅力。黔東南州推出“牛霸天下”中國凱里2017第二屆國際斗牛標準賽,60余頭斗牛角逐百萬大獎。安順市在普定、西秀區分別舉辦秀水景區漂流季和“錦繡家園”油紙傘文化藝術節。貴安新區云漫湖景區舉辦國際風箏節,吸引游客25112人次,周邊村寨餐飲、住宿持續火爆。
政策優惠 以禮相待
結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貴州推出系列旅游優惠活動,從4月29日至5月16日對京津冀三省(市)居民和境外游客實行景區門票實行全免優惠。“五一”期間全省共接待京津冀游客61.34萬人次,占接待外省游客總數的8.4%,所占比重,較2017年一季度平均水平提高5.2個百分點;納入監測的47家景區共計接待京津冀游客11.19萬人次,免門票金額達717.23萬元。各市(州)針對其他游客也推出了多樣化的旅游優惠措施,貴陽市在貴御溫泉、花畫小鎮、萬象溫泉度假酒店、南江大峽谷等景區推出門票打折優惠。遵義市拿出20家酒店(客棧)、10家景區推出打折優惠活動。畢節市對全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會員以及媒體記者憑有效證件實行免門票優惠政策。安順市在格凸河、夜郎洞、秀水等景區推出門票全免、打折、獎勵等各類優惠。黔東南州在雷山縣郎德鎮、西江鎮等地推出民族民間節慶優惠活動。黔西南州在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雙乳峰和晴隆“24道拐”景區推出門票打折優惠。
出行方式多元化 自由行最受歡迎
旅游方式呈多元化,自由行獨占鰲頭。隨著公共服務的不斷完善和大數據廣泛使用,游客出游日趨理性,大眾旅游呈現多元化特征。據大數據統計顯示,此次小長假期間,在游客消費取向上,選擇休閑度假游的占21.2%,觀光旅游占23.3%,鄉村旅游占17.3%,生態旅游占10.9%,民族文化體驗旅游占7.9%,紅色旅游占4.2%。其中,國內游客出游方式以個人或親朋結伴為主,占83.3%;旅行社組織占6.0%。自駕汽車占51.6%。入黔游客主要來自云南、湖南、廣西、重慶和四川等鄰近省市。
高度重視 假日工作井然有序
為落實優惠政策和做好假日接待工作,4月27日,盧雍政副省長在全省落實服務“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旅游優惠政策暨“五一”“端午”假日旅游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了明確要求。假日期間,盧雍政副省長帶隊赴遵義市、銅仁市、黔南州的景區、酒店、旅行社開展明查暗訪。省旅游發展委、省工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市(州)、縣(區、市)旅游部門、旅游企業“五一”小長假旅游安全、服務質量和落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旅游優惠政策開展明查暗訪。4月12日至24日,省旅游發展委派出暗訪小組,以普通游客身份通過報名參加旅游團的形式,對部分旅行社和旅游線路涉及的旅游景區、旅游飯店進行暗訪暗查,查找問題207個,及時下發通知限期整改,為“五一”小長假創造了良好環境。
截止5月1日17時,省假日辦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報告,“五一”小長假期間,共接到投訴10起,同比減少40%。投訴內容主要涉及停車場車位供給不足、游客疏導不力等問題。省假日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妥善處理,游客均表示理解和滿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