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3月16日,記者從貴州省發改委召開的“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貴州省發改委牽頭編制的《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3月8日印發實施。
貴州省發改委總規劃師張美鈞介紹,按照《規劃》,由貴州省中部地區33個縣(市、區)組成的“黔中城市群”,將協同聯動發展,打造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先行示范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綠色生態宜居城市群。
部署:
33個縣市“抱團”發展
黔中城市群位于貴州省中部地區,范圍包括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黔東南州、黔南州6個市(州)及貴安新區的33個縣(市、區),區域總面積5.38萬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1643.4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7111.28億元,分別占貴州省的46.56%、67.71%;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55%、45%。
黔中城市群是貴州省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作為貴州最具發展條件的重點城市化區域和經濟實力最強的板塊,是帶動貴州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貴州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支撐。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黔中城市群,編制實施《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發展壯大黔中城市群,培育區域核心增長極,對于推進貴州省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意義十分重大。
張美鈞介紹,省級層面在推動《規劃》實施上,主要有以下具體措施。首先,成立黔中城市群建設推進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黔中城市群發展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同時,構建城市群區域內的合作協調機制,促進各城市實現互補和共同發展。強化規劃的項目化落實,謀劃了一批發展影響大、帶動作用強的跨區域重點工程項目。
此外,拓寬城市群建設的融資渠道,著力解決資金難題?紤]從省級和黔中城市群各城市(縣)的現有專項資金(基金)中,投入一定比例作為政府引導資金,來吸引各類金融和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專項投資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大健康等項目建設。
目標:
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1.26萬億元
黔中城市群發展的戰略定位,是建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先行示范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綠色生態宜居城市群。《規劃》提出了綜合發展實力實現新跨越、城鎮體系結構形成新格局、創新開放能力成為新動力、生態環境建設構筑新優勢、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新支撐的五個“新”發展目標,并設置了22項量化指標,明確到2020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00億元,年均增長12%;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0%、55%;森林覆蓋率達到6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萬元、1.8萬元。同時,對2030年的目標進行了展望。
《規劃》明確黔中城市群要加快構建一核、一圈、四帶、五心、多點的空間結構,推進形成核心引領、圈層推進、五心支撐、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一核即貴陽中心城區和貴安新區,一圈即貴陽周邊高速公路1小時可通達的16個城市組成的黔中核心經濟圈,四帶即貴陽-安順、貴陽-都勻-凱里、貴陽-遵義、貴陽-畢節四條通道經濟帶,五心即遵義、安順、都勻、凱里、畢節五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多點即其余縣城和小城鎮。
戰略:
突出項目化落實,安排743個重大項目
《規劃》提出了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產業協調發展、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擴大開放與合作、建立健全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六大戰略任務,同時,《規劃》突出項目化落實,圍繞黔中城市群發展的重點,按照“補短板、強長板、添動能”的思路,提出了743個重大工程和項目,總投資近3.5萬億元,其中,特別提出了發展影響大、帶動作用強的78個跨區域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1.15萬億元,為實施戰略任務提供重要支撐。
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張志宏介紹,在743個重大工程項目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266個,總投資逾1萬億元,涵蓋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領域。重大民生打捆項目有40個,總投資9250億元,包括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小康”行動計劃、百院建設工程、貴安新區大學城建設二期、文化遺產保護等重大工程項目。
據了解,下一步省發改委將會同有關市(州)和省有關部門,加快制定《規劃》實施分工方案,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同時,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常態化推進黔中城市群建設發展。(李遠莉 劉旭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