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3日電,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正式開通,并將于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該平臺的運行,將促進減刑假釋案件辦理更加嚴格規范、公開透明,確保案件結果公平公正,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
最高人民法院審監庭庭長夏道虎介紹,該平臺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嚴格規范減刑假釋工作,提高司法公信力而聯合建設的跨部門、跨地區的全國性減刑假釋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辦案平臺。
平臺建設進度如何?
——今天開通,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
為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的辦理,23日,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正式開通。今后,全國減刑假釋案件,將全部在這一平臺進行辦理,實現全面公開。
夏道虎介紹,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是2018年底前,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全面建成,做到“四個全面”和“四個全覆蓋”,即全面互聯互通、全面網上辦案、全面依法公開、全面智能支撐,實現減刑假釋案件全覆蓋、辦案部門全覆蓋、辦案人員全覆蓋、案件數據全覆蓋。
根據兩院一部原定建設時間表,平臺建設工作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2017年9月底前,各高級人民法院及減刑假釋年辦案數在5000件以上的中級人民法院原則上實現與同級檢察院、相關刑罰執行機關互聯互通;
——2017年底前,各相關法院、檢察院、刑罰執行機關原則上都必須實現互聯互通、網上辦案;
——2018年底前,全國各相關法院、檢察院、刑罰執行機關全面完成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各項工作。
“經過三家共同努力,目前,除個別偏遠省份外,多數省份三步并作一步走,提前實現了全面互聯互通,并開始推行網上辦案。”夏道虎說。
平臺有啥功能?
——監獄網上報送、法院網上審理、檢察院網上監督……
夏道虎透露,信息化辦案平臺建成后,至少具備包括監獄網上報送、法院網上審理、檢察院網上監督、多種智能服務在內的主要功能。
通過該平臺,監獄對罪犯的考核獎懲、認罪悔罪等情況可實行網上錄入,對減刑假釋案件的內部審查以及報請省級監獄管理局審核等均在網上進行,向法院報送案件一律以電子數據形式通過網上進行傳輸,無需再將紙質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既節省了時間和人力,又避免案卷材料在運送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
此外,法院對減刑假釋案件的立案、分案、閱卷、審查、文書起草及審簽等活動全部在網上進行,各環節高效運轉,審理活動全程留痕,開庭審理可以采用視頻方式進行,可以實現網上同步直播,法律文書一律電子簽章并通過網上流轉送達。
同時,檢察院通過信息化辦案平臺不僅對內實現減刑假釋案件的網上請示、網上流轉、網上備案,對罪犯前期改造及監獄報請減刑假釋情況進行監督,并在法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時,通過網絡提出檢察意見或者以視頻方式參加庭審,實現全程動態跟蹤和實時監督。
平臺意義幾何 ?
——力促減刑假釋案件規范透明 避免暗箱操作
夏道虎表示,信息化辦案平臺的建設運行,有利于促進減刑假釋案件辦理更加嚴格規范、更加公開透明,同時有利于提高案件的辦理質效。
他解釋說,平臺利用法律條文自動推送、同類案件處理提示、階段節點提醒防控等功能有效規范辦案人員的自由裁量,統一辦案標準,防止在減刑假釋環節出現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案件辦理全程留痕,通過對辦案節點進行動態、精準管控,嚴格案件辦理程序,避免人為干預影響,還可對相關節點追溯回查,確保案件結果公平公正。
此外,平臺的遠程視頻庭審功能,不僅使法院、檢察院和監獄之間的遠距離視頻開庭成為可能,還可以對減刑假釋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網上直播,將庭審公開從監獄內部延伸到互聯網絡,實現案件審理依法全程公開、全程接受監督,確保減刑假釋案件審理在陽光下進行,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據介紹,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將繼續與檢察機關、刑罰執行機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平臺的后續建設和功能完善,強化對平臺功能的應用,不斷提高案件辦理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記者 張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