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 " 全國碳市場 ")日前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啟動儀式,隨即開啟上線后的首批交易。至此,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開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申能集團等企業參與了全國碳市場首日交易。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啟,標志著我國市場化碳減排進入新階段,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又一重大里程碑。
全國碳市場上線首日迎來開門紅。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 " 上海環交所 ")數據顯示,碳配額開盤價為 48 元 / 噸。9 點 30 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 52.78 元 / 噸,總共成交 16 萬噸,交易額為 790 萬元。截至當天收盤,碳配額最新價為 51.23 元 / 噸,漲幅為 6.73%,均價為 51.23 元 / 噸。當天最高價為 52.80 元 / 噸,最低價為 48 元 / 噸。交易總量 410.40 萬噸,交易總額為 2.1 億元。
上海環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交易規則,全天成交均價即為當日收盤價。由此,全國碳市場首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收盤價,也報在 51.23 元 / 噸。整體而言,全國碳市場首個交易日的交易平穩有序、符合預期,市場各參與主體投資交易熱情較為旺盛。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并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 十四五 " 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構建成熟完善的碳市場,是碳達峰、碳中和重要的實現路徑。隨著發電行業被納入碳市場,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或將全部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展望后續碳價走勢,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后續價格或有較大上漲空間。中國碳論壇等機構編寫的《2020 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預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在建立之初約為 49 元 / 噸,到 2030 年碳價有望達到 93 元 / 噸,并于本世紀中葉超過 167 元 / 噸。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由于碳價受多因素影響,一種可行的碳價預測方法是從歐盟碳達峰時碳交易市場占 GDP 總額的比例倒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比例。由于歐盟 28 國整體經濟發展優于中國,中國的碳交易金額占 GDP 比重至多看齊歐盟市場。據其測算,2030 年中國碳市場碳價約在 80 元 -120 元 / 噸左右。這一結果與另一研究團隊——清華大學張希良團隊推算的 2030 年全國碳市場碳價 13 美元 / 噸接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