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1月8日,在中華老字號、青(米)磚茶生產龍頭企業趙李橋茶廠,來自全國的100余家地市主流新媒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對該廠傳承唐朝的發酵技術和搶抓“一帶一路”機遇搶灘國外市場贊不絕口。

在200平方米大小的開放式庫房內,滿滿堆放著高達3米的2萬多公斤老青茶,茶香四溢。“這是一批正在發酵的青磚茶原料。”工作人員介紹著,一邊挖了一個胳膊深的洞,用手感受茶葉發酵時的溫度。
“從新茶到被制作成茶磚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來沉淀,其中包含70多道工序。”工作人員介紹,新茶采摘后先殺青揉捻,再將茶葉、茶梗以及其他輔助茶葉分開發酵,一個月間需要3次翻堆。

獨特發酵工藝讓工作人員引以為豪,制茶的工藝從唐朝一代一代發展過來,保證磚茶最原始的品質。地市網盟秘書長朱浩仁驚嘆不已,百年不變的工藝,70余道工序出一杯香茗,歷史不可謂不悠久。
萬里茶道新起點上,趙李橋茶廠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開拓萬里茶道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讓趙李橋茶廠生產的川字青磚茶香飄內外。在剛結束的第五屆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上,趙李橋茶廠旗下“川”字牌青磚茶、“牌坊”牌米磚茶等受到來自全國的參展商和客商追捧,并與內蒙古綠泰源農產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及東莞客商成功簽約;2017年4月6日,趙李橋茶廠在吉隆坡與馬來西亞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其代理趙李橋茶廠磚茶產品。

來自北京的融城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帆點贊,絲綢之路亦是一條“茶葉之路”,趙李橋茶廠主動對接、主動謀劃、主動開疆拓土,隨著“一帶一路”的縱深推進,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得知趙李橋茶廠計劃在3~5年內,建設一個總面積達5萬畝的茶園,從源頭上保證磚茶品質,并將推出體驗式旅游,讓消費者親自摘茶、制茶、品茶,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對磚茶興趣濃厚的包頭新聞網總編尚曉英表示,趙李橋茶廠正用百年時間積蓄的能量,積累、調整、布局,邁向內地市場的“新萬里茶葉之路”將由此出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