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最近,有不少留學生的父母向記者大吐苦水:他們的兒女都是在國外留學后留在當地生活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一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啃老”。外人看起來,這些父母風風光光,是成功的典范,但是其中的壓力和苦楚卻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兒子是“三高”留學生,啃老也是高價碼
王女士在石家莊某科研院所工作,剛50歲的她顯得比同齡人蒼老很多,頭發已經有一少半白了,而且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在美國讀的博士,花了大幾十萬元人民幣,畢業后在美國結了婚,找了工作。兒子心氣兒高,買房子看不上便宜的,一定要一步到位買“學區房”,王女士只好給他“贊助”了幾十萬元付首付。接著兒子又要買豪車,王女士心疼兒子剛工作沒積蓄,又掏了不少錢。甚至王女士去美國探親,和兒子一家出去旅游,也多是她埋單。很快兒媳婦懷孕生子,王女士的丈夫提前辦理了內退,到美國去伺候兒子一家。
不久前,王女士又接到兒子的一個電話,意思是兒媳婦生孩子,王女士沒有什么“表示”,兒媳婦有點兒不高興了。王女士長嘆一聲說,作為母親,她一直很要強,一心想把孩子培養得有出息,現在在外人看來算是有出息了,可兒子“啃老”的程度也是博士級的。她每天工作到很晚,回到家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天天冷盤冷灶的。收入雖然不算少,可是多半是獎金,還有一些是熬夜掙的“外快”,她不知道能不能給自己攢下養老錢。如今她明顯感覺身體大不如前,幾乎快被心理壓力壓垮了,但她卻不敢拒絕兒子。王女士有著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但心里一直在敲著小鼓:大洋彼岸的兒子,真的能夠擔負起為她養老的重擔嗎?
劉女士的女兒留學之后在美國工作,女婿也是中國人。小兩口物質追求很高,在美國買房買車,多是靠雙方家庭支持。前一陣子,劉女士的女兒說,婆婆給她打電話讓她勸勸老公,不要總是想方設法向家里要錢。聽著女兒的話,劉女士暗自心酸,她很想對親家母說,在“啃老”這方面,小兩口還是一碗水端平的,“你兒子跟你要,我閨女跟我要,他們是咱們的‘債主’啊”。
成年之后的生活,不該由父母“埋單”
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在美國留學多年的甄女士。甄女士向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國內的“啃老族”年齡大多在23—30歲之間,有謀生能力,但衣食住行的部分開支還要依靠父母。在城市里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美國社會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但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在子女成年以后便告終結。在美國,成年后又搬回來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被稱為“回飛鏢族”。“回飛鏢”是澳大利亞原住民曾使用的一種武器,投出后如擊不中目標,就能飛回原處,形狀有些像英文字母“L”。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回飛鏢族”與父母同住,形成的大多是一種對兩代人都有利的經濟關系,受訪者中有十分之三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才搬回來與父母同住的。接受調查的“回飛鏢族”(25—34歲),48%會付房租給父母,89%會補貼父母的家用開支。經常直接接受父母經濟幫助的是極少數,只占8%。
然而很多留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留學生成為擴充這一比例的“生力軍”。甄女士說,很多留學生“啃老族”不同于國內的“啃老族”,也不同于國外的“回飛鏢族”。他們大多是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年薪可能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美金,但“啃老”也是高價碼,房子,車子,全球旅游,什么都要最好的,高消費“啃老”將父母帶入了“老來做奴”的境地。
張女士同樣是留學生家長,但比起劉女士和王女士,她的生活要輕松多了。張女士的女兒在美國讀MBA,留學期間就一直打工,說畢業后要自己養活自己,什么買房啊,買車呀,生兒育女,都不再靠家里。女兒的男朋友是個美國人,也很自立。他說在美國,如果父母給孩子出大學學費,子女會把這個當成父母的禮物,沒有哪個成年人會認為這筆錢是父母必須出的;如果父母不能“贊助”大學學費,子女會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籌款,畢業后償還。車在美國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但是多數美國孩子不會逼父母給自己買豪車。張女士女兒的男朋友就是通過打工等方式攢錢買了輛二手車,想等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時再更換。至于買房、生孩子等事情,他也認為那是自己的事情,不應該由父母埋單。
英國作家巴特勒說,人生的許多不幸皆緣起于這樣的家庭:“它過長地維持了家庭的聯系,弄得家人勉強地,而不是自然地生活在一起。”巴特勒的話或有偏見,但又何嘗不是一個旁觀者的真實觀察。
還有一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有兩個生日,一個是他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如果父母一直無休止地供養子女,他們何時才能獲得實現經濟的獨立以及人格的完善呢?作為家長,你可以給子女一個誕生的日子,卻剝奪了他們“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這種愛也許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