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也耶村位于雷山縣大塘鎮西南部,是一個短裙苗族聚集的村寨,雷丹公路穿村而過,西與丹寨縣羊物村接壤,南臨丹寨縣黨郎村,北抵雷山縣獨南村,交通便利,距鄉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縣政府所在地36公里。也耶村海拔最低處為600米,最高為800米。行政區面積4.02平方公里,全村共91戶346人,屬于三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1戶152人。
也耶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支書楊勝武留下的足跡與揮灑的汗水。
他是一個怎樣的村支書?
楊勝武, 1984年5月生,200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于2007年12月任村村委會副主任、2011年1月任村委會主任、2013年10月擔任村支部書記至今。

工作中的楊勝武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級父母官,楊勝武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任村干以來,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民心。在楊勝武支書的帶領下,村里各項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改變。

幫村民解決路滑問題的楊勝武
2008年-2013年“從質疑,到信服”
“村支書,論官職沒品級,論俸祿難富貴。但既已選擇,必風雨兼程,帶村民走向致富路。”楊支書跟記者說,這也一直是他堅定的信念。
2008年10月份,為了鼓勵村民種茶葉,政府實行填土種茶補貼現金或稻谷政策。茶葉種植種通常在第四年才能見收益,政府便承諾頭四年,每年每畝稻田補貼稻谷600斤,山地補貼稻谷300斤,也可折現。“我聽到這個消息,結合也耶的本地環境、氣候特色,仔細思考了下,肯定是多賺少賠。作為村干,便積極發動群眾響應政策,但村民都較保守,不愿配合,顧慮多,更不敢冒險。”楊勝武回憶道,“最難忘的就是那段時間,經常開動員大會,給大家做思想工作。跟他們算細賬,假如自己種水稻,除去成本,一年賺的還不及政府補貼的多;對于種植技術不用擔心,政府會派專家下來指導種植;對于樹苗更不用擔心,上面會針對農戶上報的數據給予發放。同時也請寨子上有威望的、政策配合度高的長者幫著做思想工作。”就這樣,在楊勝武的鼓動下一家家、一戶戶、你勸我、我拉你,慢慢就有一批肯嘗鮮的了。
2009年10月,這是種植茶葉后的第一年,也是讓村里人信服楊勝武的一年。這個10月份,政府帶著百萬現金直接來到村里,兌現08年的承諾。村民所種茶葉經過驗收合格后,每家按填土畝數直接領取現金,多少不一,多的領了6萬多。楊勝武看著村民們個個抱著幾大摞錢在胸前喜笑顏開,他深感欣慰。領到了錢,嘗到了甜,就有更多的村民涌入到茶葉種植隊伍來。慢慢的,村內幾乎家家戶戶只要有地,都或多或少種上幾畝茶葉地,整個村落的種植產業也逐漸從傳統轉為新型。
之后村里的大小事務,村民呼喚得最多的是楊勝武,村里人認為最能解決問題的也是楊勝武。
2013年-2015年“跟他干,有搞頭”
似乎10月是楊勝武的幸運月,2013年10月,他被全票推舉為也耶村支書。也是這一年,開始了正式“建檔立卡”的脫貧攻堅年。當上支書后的他,望著村民對他的信任以及期待的目光,感覺雙肩更沉重,但身體卻似充滿電了。
抱團發展產業興
楊支書對村內情況進行觀察,發現一個人能力有限,“團結才是力量”,村里應該抱團發展,于是與大塘鎮政府以及村兩委討論決定,成立雷山縣大塘鎮也耶茶葉專業合作社和雷山縣大塘鎮隆興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以及各部門注入204.46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成立帶動也耶村的農產品走向了商品化,農產品銷售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增加了貧困農戶的收入。在楊勝武的帶領下,也耶村成為大塘鎮合作社的示范點。
“那時候種茶葉,開始我也是持懷疑的態度,但是楊支書用他的實際行動感化了我。他用自己的248畝地帶頭種植,再加上他說的政策有說服力,我便開始了茶葉種植生涯,沒想到在他這么帶動下,讓我有了現在年賺30萬的收益,比起以前只埋頭種田,生活好太多了。跟著他干,我們有搞頭!”余國勝高興的跟記者說道。

余國勝和自己的茶園
“跟他干,有搞頭”,不單單只是一位村民的心聲。截止目前為止,全村種植茶葉面積已達2050畝,人均5.6畝茶地。今年春,也耶村茶葉基地茶青下數率達15.2噸,共收入110余萬元,創歷史性新高,同時解決季節性就業1.08萬人/次。
多元化產業勢燎原
楊支書不滿于現狀,以身作則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黨社聯建”利益連接模式,帶領全村農戶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2013年村民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茶園,有了固定收益。可是,也耶的茶葉季度性太強,由于地勢低,溫度高,茶葉成熟快,明前茶成了也耶春季的農忙期。可過了春季,村民們又閑下來了。“人窮不可怕,最怕就是懶惰”,楊支書發現了這一問題,便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干?
楊支書發現本地黑毛豬的養殖可以與茶園相結合,便提出假想,倘若在茶園中建立家庭農場,不種茶葉時養豬,同時豬糞又能當茶園農家肥,既保證了茶葉的天然無污染,也讓資源達到最大限制的循環利用、還能做到人畜分離。想到這兒,楊支書干勁兒十足,立即向上級匯報自己的想法。

養殖場
2014年8月,也耶開始了養殖小區的建立。政府投入96萬元組建生態循環經濟黑毛豬養殖小區1個,16戶入住養殖戶均建舍100平方米以上。2015至2016年養殖小區共出欄1460余頭,其中能繁母豬60頭,育肥豬260頭,小豬1200余頭,小區年內出欄總收入84余萬元;發展“金種子”帶富示范戶15戶,每戶帶動4—5戶貧困農戶進行大手牽小手發展產業,帶動了全村80余戶養殖黑毛香豬,為也耶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黑毛豬,村黨支部、合作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多元化收入,繼續發展核桃種植1000畝24000株,雞花椒種植1800株,茶園套種青錢柳800畝12000余株;投入2萬元發展稻田養魚96畝,覆蓋村內所有貧困戶。拓展了也耶村原來只有茶葉收入走向了多元化收入。
大塘鎮政府考慮到各村缺乏有經驗的會計,扶貧資金無法處理的問題,2015年成立“雷山縣大塘鎮三農合作總社”。2017年,楊勝武任理事長,統攬32個村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大計。

合作總社
扶貧政策激起創業夢
“‘特惠貸’真的切實帶給我實惠。我一直外地打工,看著近幾年村內變化這么大,產業發展這么好,2015年就決定回村創業,那時候打工的錢都給孩子讀大學用了,家里幾乎沒積蓄,這5萬的‘特惠貸’讓我有了建豬圈的啟動資金,再加上與銀楓公司的協議,免費領取豬苗,我的黑毛豬產業幾乎是零投入開始的。今年已賣得第一抱仔豬,賺了8400呢。”楊勝清跟記者說道。

楊勝清家第一抱仔豬
2013年,是扶貧攻堅開始的一年,對于貧困戶的幫扶,政府給予諸多幫扶政策。楊支書積極動員全村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特恵貸”。每戶從銀行貸款5萬元入股縣城投公司,每戶每年分到3500元的紅利;同時,積極爭取扶貧資金30萬元成立也耶村扶貧互助社,幫助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的過程中短期需求資金的燃眉之急。
心系村民保平安
似乎老天也在妒忌也耶的飛速發展。2015年5月27日,天降大雨,讓整個雷山縣陷于水災之中。當時的也耶村也未幸免于難。
“我忘不了26號的晚上,很可怕。大雨不斷的凌晨3點,也是洪水來勢最洶猛的時候。電閃雷鳴,全村斷電、手機斷信號,村里漆黑一片,只能憑借閃電看清洪水的肆虐。”村支書楊勝武回憶道。村民由于缺乏安全意識,看見洪水的來臨,第一反應不是保全自己,而是蜂擁至家中搬走家電等“財產”。
隨即,楊勝武當機立斷,組織村干各自負責一個片區,以確保人員人身安全第一為原則,將村民轉移至高地。片區村民們在楊勝武支書家度過了難忘的一夜。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楊支書見雨停了,立馬上大塘報平安,所幸除了財產受損,無一人員傷亡。
以致現在的楊勝武,仍然保持著不管多晚,下雨必在也耶巡視的好習慣。
就這樣,楊支書用奉獻詮釋著擔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著整個也耶村。的確,就像村民說的那樣“跟他干,有搞頭”。
2015年-2017年“有他在,村變樣”
2015年,貫穿也耶的雷丹公路,雷山至也耶段,因為政策的支持以及楊支書的積極申請,被鋪為瀝青路面,將來還要升級為一級公路,這大大方便了也耶村與外界的聯系。

鋪瀝青路面
2016年,楊勝武憑著在村內的威望,再次被推舉為村支書。大塘計劃打造成旅游小鎮。楊勝武緊緊抓住政策,開始了休閑也耶的打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楊勝武深諳居住環境的重要,于是首要任務便是針對也耶村危房進行改造。楊支書向政府申請資金,并投入58.58萬元實施危房改造55戶,這為也耶村新農村建設帶來煥然一新。緊接著,為了改變村內夜幕只有零星燈光的現狀,再對村內實施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這不僅照亮了群眾夜間出行的路,更照暖了也耶村民的心。
2017年4月,也耶村引進了中藥材丹參的種植,這為也耶村民的增收又獻出一份力量。

丹參茶
“楊勝武這個支書就是我們心中想要的支書,這幾年,在他的帶領下,也耶發展得特別快。每次村里的變化,都讓我覺得,只要有他在,也耶的每一天都將不一樣。”余國先跟記者說道。每一份的真心付出,必將迎來有感恩之心的人真情相待,村內齊心與否,更是村干的真實寫照。
“村里變得這么好,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離不開老支書他們這些前輩的幫助以及現任村干的團結一心,還有村民們對我工作的肯定與支持。真的,這些我都特別感激。因為大家的齊心協力,讓我有一心只愿家鄉好,不斷向前沖的干勁。”楊勝武堅定的說著。
為此,2013年楊支書被鎮里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鎮里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同年,所在黨支部榮獲縣委“五好基層黨組織”稱號;2015年被鎮里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2016年被鎮里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被縣里評為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同年,所在黨支部榮獲縣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一個人的生命何其有限,但在其有限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才最能體現生命的分量。脫貧攻堅路上有很多像楊支書這樣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他們憑著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為脫貧攻堅戰的全勝“絞盡腦汁”、“使勁解數”。他們不辭辛勞、犧牲自我,相信必能繪出“2020”全民小康這幅美好的藍圖。
我能想象到以后的也耶:丹參花開滿地,河邊休閑垂釣、燒烤談笑風生,院內炊煙裊裊、葡萄架下秋千蕩……(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