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大塘鎮,提起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甘小芝,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該縣不少婦女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苗家送財女”。

甘小芝展示苗族盛裝
今年31歲的甘小芝是大塘鎮龍河村人,8歲起在母親的影響和教授下,開始接觸雷山縣苗族獨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織錦工藝,至今已有23年。在傳承的基礎上,甘小芝將苗族織錦工藝發揚得更加淋漓盡致,其制作的苗族織錦工藝品先后獲獎十余次,作品廣受海內外客戶青瞇。
自2014年以來,甘小芝每年靠制作織錦工藝品收入達10余萬元。為了帶動鎮里的姊妹們共同富裕,已辦起“錦雞繡業”公司的甘小芝在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決定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大唐鎮建立織錦基地,傳授織錦技藝和銷售方法。
在甘小芝的幫扶下,大塘鎮及該縣七個鄉鎮150余戶苗族家庭實現增收,年收入最高達到2萬余元,最少的也有3000余元。甘小芝也因此得到了該縣十里八鄉苗族同胞的贊譽。(徐豐山)

工人正在進行數紗繡圖

甘小芝正在進行織錦

甘小芝在織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