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田應龍 攝影報道) 6月16日上午,麻江縣第二屆鄉村旅游節暨藍莓文化節“鄉村旅游論壇”在藍夢谷景區舉行。黔東南州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建華,麻江縣委書記王鎮義、縣長夏景卓等四大班子領導出席論壇。
論壇邀請了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原院長、二級教授、博士張曉松,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箭飛,駐美博士、美國教育部-俄亥俄州立大學全美東亞語文資源中心副主任簡小濱等專家作專題講座。幾位專家分別作《打造麻江鄉村旅游精品縣,做全域旅游排頭兵》、《作為田園詩的農業景觀:果園、林地、道路》、《體驗經濟與體演文化——鄉村旅游的“高端”模式探討》專題講座,并針對鄉村旅游的發展趨勢、路徑及扶貧帶動作用等話題,與現場嘉賓進行深入探討和互動交流。

謀詩意田園建設,話鄉村旅游發展。論壇上,嘉賓們一致肯定鄉村旅游在當下發展全域旅游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它與農民增收、經濟轉型及環境保護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是完全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朝陽產業。
縣委書記王鎮義說,舉辦鄉村旅游發展論壇,目的是要探討助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新方向,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和結構調整及新農村建設新路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實現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提質升級。
論壇的成功舉辦,為麻江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縣”及發展全域旅游提出了獨到見解和寶貴的建議。下步麻江縣將結合縣情實際,凝心聚力地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結合縣域交通區位、自然生態、民族文化、產業基礎等優勢條件,大力推動農工一體、農文旅融合和產城景互動發展,切實走出一條彰顯麻江特色、凸顯麻江優勢的鄉村旅游發展新路,有力助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據了解,近年來麻江按照凱(里)麻(江)同城化發展戰略,科學謀劃、精準策劃、多方籌劃、逐步規劃、傳承文化、推市場化,著力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出“12345”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大膽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凱都經濟帶”,著眼“鄉村旅游精品縣”建設和“創建國家農業公園”的工作目標,依托“狀元故里·藍莓麻江”品牌,狠抓鄉村旅游發展。
目前,麻江旅游業已初步具備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要素,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體量不斷增大,有了一定的影響力。2015年麻江縣共接待游客87.3萬人次,同比增長24.15%;旅游收入5.45億元,同比增長22.46%,旅游業呈現可喜的發展勢頭。

麻江縣旅游資源豐富,有“中國西南最大藍莓種植基地”、“戊戌狀元夏同龢”、“中國鋅硒米之鄉”、“中國紅蒜之鄉”之稱,有烏卡坪高效農業循環園區、花果園高效農業園區、麻江高科技農業博覽園等,有國家鄉村旅游扶貧村寨和傳統村落復興村、河壩村、翁保村、卡烏村、六堡村、高枧村、景陽村、大開田村等,有地區影響力的“麻江藍莓節”、“大山里的世界杯”、“四月八畬族情人節”、“6·24夏同龢狀元文化旅游節”、卡烏跳鼓節、瑤族隔冬等節慶,可以說是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特色飲食于一體。
近年來,麻江縣依托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民族風情濃郁、產業發展基礎扎實,按照全域旅游和農文旅融合發展思路,以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縣為抓手,結合“清水江百里田園畫簾”的功能定位,全力塑造“夢境苗嶺鄉野、詩意清江田園”的高端鄉村旅游形象,積極培育凱麻陽光郊野之旅、都麻墨香文化之旅等旅游精品線路,著力推動中國農業公園建設,并圍繞周邊城區市民的休閑度假游和周邊核心景區客流的自助集散游,打造集農業觀光體驗、民族民俗文化體驗、藍莓文化創意、鄉野休閑度假、山地戶外運動、健康養老養生、科普研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品牌,打造獨具麻江特色的鄉村旅游升級版,建成凱麻中心城市的旅游休閑度假產業集聚區,推動凱麻都城鎮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