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7歲被拐 49歲踏上回家路
女兒失而復還,八旬媽媽牽著不肯松手
5月3日,在“寶貝回家”貴州志愿者及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已49歲的被拐女子吳春超,回到了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叫花組老家,與母親及親人團聚。
上街去趕場
一去32年
“謝謝好心人、謝謝‘寶貝回家’志愿者們!”吳春超說,由于家里窮,兄弟姊妹多,她自小沒上過學。1985年秋的一個趕集日,母親用袋子裝了12斤米,叫她去15里外的都勻楊柳街去賣米,以貼補家中。
吳春超賣完米正準備返家時,一名當地婦女攔住了去路。婦女說,帶她去大城市生活,有吃有喝還可以嫁個好人家。就這樣吳春超糊里糊涂地跟隨她上了火車,去到一個很遠的地方。
“好像這名婦女是當地人,認識我。”吳春超說,當時想想家里很貧窮,家中有6個兄弟姊妹,父母很是艱辛,就沒多想什么了。那一年,吳春超17歲。
“30多年了也不知道她在何方。”吳春超84歲的母親告訴記者,吳春超是她的四女兒,家門口有株300多年的老桂花樹,老人清晰地記得,吳春超失蹤時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每年當桂花盛開時,老兩口總是搬出凳子坐在桂花樹下,思念女兒早日回家。
自吳春超失蹤后,因能力所限,吳家人僅在周邊村寨去尋找,還走遍所有親朋好友家中去打聽仍無音訊,最終確定“是被拐走了”。
到廣東茂名一個鄉下后,這名婦女就將吳春超“介紹”給了洪金(化名),成為他的妻子。洪金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農閑時在外打工賺錢;而吳春超在家里,種水稻,干農活,負責打理家務。
志愿者相助
“女孩”找到家
洪金與吳春超的4個兒女相繼出生后,吳春超想到了娘家,丈夫洪金也想為妻子找家。由于吳春超沒文化,不知家在何方,加上養育4個兒女負擔沉重,找家的愿望只好擱在吳春超心里。
轉眼到了今年1月,吳春超的大女兒洪蓮(化名)在朋友處知曉網上有個專門幫人找家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后,洪蓮通過“寶貝回家”志愿者,將吳春超的信息發布在網上。
“寶貝回家”志愿者經過一番梳理后,將此事交由在貴州麻江工作的志愿者“秋天的童話”負責跟進查找。
“起初走了不少彎路,最后用了近4個月時間才找到吳春超的家。”志愿者“秋天的童話”說,他起初憑著“花橋”這個地名,到凱里下司花橋村(原麻江縣)去尋找,無結果;最終,“秋天的童話”將“叫花橋小學”與吳姓相結合,找到了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叫花組,原來這里以前有個“叫花橋小學”,一戶吳姓人家的確在30多年前失蹤一個女兒。
5日2日晚,吳春超夫婦攜女兒、兒子從廣東茂名踏上了開往家鄉的火車。3日上午,“寶貝回家”志愿者們在都勻火車站接車,并一同驅車趕往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叫花組。
3日中午,辭別家鄉32年,吳春超與娘家人終于團聚了。娘家人燃放著鞭炮,以隆重的禮儀迎接女兒回家。
當聞聽父親已去世的消息后,吳春超痛哭流涕,連說“對不起!”。(吳如雄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