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恰逢其時,喜事連連。近日,雷山縣獲得2018-2020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也是黔東南唯一提名的城市。
這是對雷山文明創建的肯定,迎著苗年的喜氣,雷山人民正抒發豐收的喜悅,播種文明的希望,朝著“文明夢”不斷邁進。
成績的獲得緣于砥礪耕耘。近年來,雷山縣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出實招、動真格、新舉措,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城市文明之花越開越艷,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美麗山城日新月異,一個宜業宜游宜居的雷山在崛起。
1
一組組數據,一張張成績單,一項項獎勵,記錄著雷山的文明創建:
2015年1月貴州省委授予確認往屆“全省文明城市”;
2015年2月中央文明辦授予確認往屆“全國文明村鎮(雷山縣縣城)”;
2016年6月雷山縣獲“全國十大民宿發展示范縣”;
2016年2月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2017年6月23日獲國家愛衛會授予“國家衛生縣城”。
近幾年,雷山縣獲得“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中國最美的小城”;連續第三屆、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雷山縣縣城)等榮譽。
從重慶到雷山游玩的楊女士,在走完雷山一遍后感慨地說:“雷山不愧是‘全國文明村鎮’和‘國家衛生縣城’,所到之處干凈整潔,熱情好客的雷山人、環境優美的雷山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一座文明之城,始終充滿著文明精神,不管是市民素質,還是城市規劃,都烙上了文明的印記。
雷山,始終都在堅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于文明期盼的腳步,從來沒有出現過遲疑和退縮。
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啟動以來,雷山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將其作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龍頭工程,從細處入手,在抓小抓細抓實抓好上狠下功夫,著力推動解決城市治理中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有力促進了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創建文明城市,雷山注重精細化運作,力求實現無縫隙、全覆蓋的目的。在雷山,市民就是城市發展的落腳點,不管是什么生活細節、生活瑣事,都會成為文明城市的因子。
按照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雷山力求做到事無巨細,將創建活動落實到每個細節中,將創建活動不斷推向縱深。在這種思路下,城市的環境好了,輿論氛圍轉變了,市民的文明之風呈現出了漣漪效應,帶動著這座山城不斷向著目標前進和發展。
近三年,雷山縣評選出各級道德模范41人、身邊好人100人、美德少年60人;全縣法制教育普及率達99%以上,群眾安全感達98%以上。創建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鄉鎮2個、文明村7個,文明單位13個,州級文明鄉鎮4個,文明單位21個,文明村寨15個,縣級文明鄉鎮、村寨70個,占50%,2016年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衛生鄉鎮2個,省級衛生村寨17個,州級衛生村寨27個,組織有志愿服務隊伍2300人。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雷山人文明接力的結果,是全縣群眾手挽手、心貼心,努力創造出的可喜成績。
2
在雷山這座山城中,對于文明的渴盼都落實在了實際行動中。
經歷多年創城工作,雷山縣委、縣政府做到領導機制上務實、常態化管理務實、解決具體問題務實……以“實”字打頭。
在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雷山建立河長制、路長制、值班長制、督查長制“四長制”推進鄉村清潔風暴行動。
在改善縣城環境,實施了“雷山數字化智能城管”工程和縣城區環境保潔社會購買服務工程、建立了雷山縣建筑工地量化管理系統運作機制、推進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改革進程“四大工程”助推“整臟治亂”專項行動 。
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新建了旅游公廁18座,改造公廁4座,購置重型清掃車2臺,灑水車2臺,鄉村垃圾清運車154臺,密閉式垃圾箱616個,農村每戶自購垃圾桶1個。實施農村垃圾系統工程,修建鄉鎮垃圾中轉站5個。
在管理方面,將縣城區劃分為9大網格,51個單元格,每一縣委常委擔任一個網格長,148個單位主要領導任單元格責任人。
在文明素質提升方面,翻印《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雷山縣公民文明手冊》10萬冊發放宣傳。全縣干部職工、鄉村干部及中小學生人手兩冊,列為干部學習和學生教育內容。利用手機報、有線電視臺、宣傳欄、戶外公益廣告加大宣傳力度。
這一系列實際行動,體現了雷山敢拼敢干的勇氣和魄力,從道路改造、破損門窗修理、到樓道燈安裝、小區綠化、環境衛生清理等,不斷提升的市民文明素質,不斷實踐的文明創新活動,不斷塑造的縣城文明形象,不斷推行的為民惠民新政,服務民生、為民創建,使雷山的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工作根植沃土。
“現在縣城環境好多了,你看廣場上、馬路邊一個煙頭都沒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感覺很愜意。”正在木鼓廣場散步的張大媽一席話語不僅是對雷山縣城環境的肯定,同時也是對雷山縣文明建設的點贊。
3
雷山縣城,12月的天空,湛藍純凈。藍天白云下一方青山綠水,沁人心脾。
斗牛場里,人聲鼎沸,陣陣歡呼融入澄藍的天空,形成一道道和諧音符。
行走在雷山縣城的大街小巷,干凈整潔的路面在道路兩側鮮花綠樹的映襯下宛若世外桃源,人在路上走猶如畫中游。
錯落有致的樓群,在丹江河穿城而過,顯得生動而溫馨。伴隨著城市清爽的氣息,人們臉上洋溢著安居樂業、幸福的笑容。
這一切,見證著雷山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的斐然成效。
走進雷山縣政務中心的市場監管服務窗口,這是一個紅旗窗口。窗口辦事人員高軍是負責辦理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和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等業務。
高軍說:“以前辦一個證要15個左右的工作日,現在只要材料齊全1個工作日就能辦完,這樣既方便老百姓,也提高了我們的效率。”
在雷山縣教育局的辦證窗口,負責人袁仁富告訴記者,他主要負責學生資助,助學貸款審核等工作,每天接待量200人,一年接待3000人左右。每年的7月至9月是辦理助學貸款的高峰期,有時候會為了等偏遠農村的學生趕到縣城辦理貸款,周末他也會在這里等他們。
政務中心里處處顯文明,時時講效率。這些方式,既拓寬了居民辦事途徑又高效快捷,在提高民眾滿意度,為用戶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也降低了營業廳運營成本,提升了服務能力。
來自雷山縣達地鄉烏東村的陸城峰說,“我每次來這里辦理事情,這里的工作人員們服務熱情,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他們是真正為老百姓辦事的人,為老百姓操勞的人,他們是雷山的榜樣。”
雷山縣人大辦在2017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這里的干凈整潔的過道上布滿了許多綠色的植物映入眼簾,辦公室內衛生整潔,工作人員們都充滿著精氣神的風貌,一切彰顯著文明。
雷山縣人大機關信息服務中心主任陳鋒告訴說道:“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會一直繼續努力的。”
……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正當時”。如今,雷山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文明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符號。我們相信,在全縣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文明雷山必將迸發出更大的發展動力和活力,不斷展現出最美的山城印象!(吳國楨 劉軍 王婭琳 陳雪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