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出嫁后,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全村舅舅邀請全村姑媽統一一次回娘家過苗年,以前因為是大家生活水平參差不齊,也不太富裕,村里的舅舅不敢統一邀請,現在國家搞脫貧攻堅,我們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大家包包里有錢了,終于實現了全村大團圓的夢想。”排夫村姑媽窩久(苗名)說。
12月2日,是雷山縣苗族新年的大年初七,該縣郎德鎮排夫村五十四名姑媽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抬著糯米飯、紅雞蛋、稻花魚以及自家釀制的香甜米酒回到娘家看望久別的父母,與家人團聚,歡度苗年佳節,共享嘉年華。
中午,“姑媽”們在村下的河口集中后,組成兩支長長的隊伍朝著云霧深處的寨子徒步回娘家,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精湛的苗族銀飾穿在身上,不時的發出一陣陣清脆的響聲。


在村口,“舅媽們”款設攔路酒,以苗家人最高的待客禮儀牛角酒敬給遠道而來的“姑媽”“姑爹”。喝過十二道攔路酒,“姑媽”隊伍來到蘆笙場上,與“舅媽”一道,跳起銅鼓團結舞。


在合影留念后,“舅舅”們還安排了兩個糍粑槽,抬上兩榛子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邀請“姑爹”派出代表,舉行打糍粑比賽,在熱烈的加油吆喝聲里,不一會,兩槽糯米飯就變成了誘人的糯米粑,大家爭相嘗上一口甜甜槽邊糯米粑。
最是難得相聚時,“舅媽”、“舅舅”還擺下了長桌宴款待“姑媽”、“姑爹”,大家吃著、喝著嘮家常,動情時還唱苗族飛歌、敬酒歌。


酒足飯飽,全村老老小小大家一齊相約蘆笙場,開起了主題為“我為家鄉發個言,我為家鄉出個策”的“排夫村我是金點子脫貧攻堅茶話會”。
“我們村離郎德景區近,我們村應該多搞稻田魚放養,把稻田魚買給游客。”姑媽汪波說。
“我們村也應該搞旅游,但前提是,我們應該首先來個廁所革命,把我們村的廁所都改造成沖水衛生廁所。”姑爹占軍說。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搶著話筒,討論積極而熱烈。

“叫全村的姑媽統一回娘家過苗年,也是我們全村舅子的愿望,以前生活水平差,只敢想不敢做,現在,我們的生活生平好了,國家政策好了,特別是脫貧攻堅戰,讓全村人都陸續富了起來,所以今年苗年,我們大大方方的邀請姑媽回娘家過苗年。”村支書文貴說。
據悉,姑媽回娘家是苗族的宗親文化、服飾銀飾文化、歌舞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大展臺。(文壽 李雪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