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黔東南的苗嶺之巔,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創造了全縣連續11年未發生亡人火災、連續18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火災的奇跡,被當地老百姓美譽為苗鄉村寨的“守護神”、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們就是雷山縣公安消防大隊(以下稱“雷山大隊”)。

鳴鑼喊寨
連續3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雷山大隊現有官兵25人,干部8人,戰士17人,其中黨員15名。駐地雷山縣內95%以上的住房為木質結構,有“中國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戶苗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等183個50戶上苗族村寨和5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農村火災形勢異常嚴峻。
為此,雷山大隊在加強黨的建設同時,創新性開展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建設,創新性拓展“士兵講堂”、“消防人生訪談”、“微課堂”、紅門E本等教育方法,打造出“多彩警營”特色文化品牌。大隊黨委2013、2014、2016年連續3次被評為全國消防部隊先進基層黨組織。

東引片區“十戶聯防”示意圖
扎根苗鄉維護一方平安
“在雷山搞消防簡直就是坐在火山口上。”雷山大隊教導員吳發地說,受少數民族生活習慣影響,雷山地區房屋多為木質結構,尤以西江千戶苗寨更具典型,景區每年迎來數百萬游客,236家賓館、農家樂星羅棋布,農村防火壓力極大,所以很多人都會這樣戲謔他們。
為筑牢苗寨消防安全“防火墻”,大隊黨員干部組成“突擊班”、成立“先鋒隊”,每周到西江苗寨、郎德上寨,每月到50戶以上村寨進村入戶開展消防安全檢查。2011年以來,大隊官兵走遍了全縣的每一個苗寨,累計行程數萬公里,開展檢查5468余次,消除火災隱患8474處,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百姓的平安指數。
據了解,在長期實踐中,雷山大隊根據農村火災特點創新了木質房屋快速破拆方法。吳發地告訴記者,這種破拆方法實際上就是就地取材,在火點附近有挖機就用挖機,有電鋸就用電鋸,最快拆出防火帶,達到拆一棟保一片的效果。
2011年至今,雷山大隊共接警出動598次,出動消防車1204輛次,出動人員3504人次,搶救被困人員687人,疏散人員5146人,搶救財產價值3778.8萬元。并成功處置了2013年“5.7”山體塌方救援、2014年“5.25”雷公山游客搜救、2015年“5.27”、“6.21”特大洪災救援,2017年“2.10”被困兒童助、“6.5”洪災救援等,2015年大隊先后被省公安廳記集體三等功2次,6名官兵立功受獎。

手機app電丁丁圖片

日常走村入戶檢查消防安全

西江景區教唱防火歌圖片
心系群眾密切魚水深情
近年來,雷山大隊還將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和健全消防管理體系作為治本之策。以“政府出資金、設施,老百姓投工投勞”的方式,籌集3622萬元完成全縣50戶以上木質結構連片村寨消防水改工程;籌集2144萬元,完成農村電改21266戶木質結構房屋電改工程;投入資金3900萬元完成全縣46個傳統村落消防改造工程;提請縣政府采取“財政補貼、農戶自籌”的方式,完成了全縣所有農房的火災保險;按照一類村寨3套,二類村寨2套、其余50戶以上村寨2套的標準完成全縣183個50戶以上村寨破拆工具配備工作;按照“五嚴十到位”要求,將全縣劃分大網格8個,中網格153個,小網格1085個,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管控格局,切實提升了廣大農村抗御火災的能力。同時,在部隊建設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措扶貧資金5萬元、書籍500余冊幫扶村小學圖書室建設,資助貧困學生12人;每逢七一、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都組織開展“送溫暖”活動走訪慰問活動,多年來先后看望烈屬、孤寡老人128人次,送去慰問金和糧、油、米、衣物等折合人民幣12萬余元。此外,大隊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先后為10所小學、4所中學義務組織軍訓、消防安全講座40余次,參訓學生8000余人,彰顯了親民愛民的良好形象。(張曉龍 楊光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