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筆者在排老村看到,群眾有說有笑的在地里忙碌著,是村兩委組織群眾在種植白芨,村支書王庭安在不停的招呼著跑來跑去,嘴里不停的說:“大家加油干,這幾天天氣好,趕在下雨前將苗種下去,才能保障白芨的成活率”。
在以前,排老村群眾總是自己一個人單干,發展出來的產品也賣不出去,我們排老村是越來越窮,老百姓過不上富裕的生活,現在好了,有政府為我們老百姓撐腰,村兩委帶頭干,還有“金種子”領路,現在干什么產業都來勁,村兩委帶領我們種植白芨,我第一個報名參加了,排老村村民王興榮這樣說。

在種植白芨苗

已種植的白芨苗
近年來,排老村立足發展致富為目標,鼓勵群眾參與村兩委合作社,始終堅持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進程,形成了走出去學習,引進來發展經驗,村兩委作為領頭人,合作社做龍頭支撐,走向了靠山吃山的扶貧路,走向了產業脫貧的致富路,走向了“生產+合作+銷售”一條龍服務的道路。
從資料顯示,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達地水族鄉排老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土壤肥沃,特別符合中藥材白芨的生活習性,排老村兩委穩穩抓住了這一優點,充分發揮合作社的能動性作用,立足實際,結合群眾的意愿發展中藥材白芨種植。
據排老村支書王庭安介紹:此次通過合作社從雷山縣朗德鎮引進了一批優質高產的白芨苗,預計種植30余畝白芨助農增收,預計3年左右能出售,每畝將實現1000公斤左右收成,這樣的方式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扶貧開發、提升“造血”功能增添活力,將會有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早日脫貧奔小康,為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向文成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