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一是打造“領頭黨建”名片。按照“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思路,嚴格“一好兩有兩強”標準,選好配強10個村58名村級黨組織隊伍,大力實施“金種子”帶富計劃, 2017年已培育農村發展“領頭雁”33人,發展“金種子”38個,在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達11家,各類種植產業面積1.17萬畝,規模養殖基地10多個。2016年減少貧困人口253戶972人,實現2個后進村全部整頓轉化;在2016年創建“互聯網+黨建”示范村1個基礎上,今年計劃創建5個,創建覆蓋率將達50%以上,創建黨建扶貧示范村2個。
二是打造“地域文化”名片。按照“文化引領”和“大旅游”發展戰略,依托羅里千年古州、土司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資源稟賦,成立羅里鄉土司文化研究會,組織業界文化學者開展深入交流和研討,借助羅里清水江“木商文化”遺跡,加大收集整理木商“木排”文化、民間民歌和歷史遺址、傳說等要素,加大歷史地域文化收集整理編制工作,挖掘歷史記憶和留住“鄉愁”。同時,依托三板溪平信庫區、墨門山庫區自然山水風光,打造平地、地郎、歸友集休閑、垂釣、娛樂、度假、康養旅游度假區,目前已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山莊3家,三年內預計將達5家。
三是打造“帶富產業”名片。圍繞“脫貧攻堅”戰略,以“產業助脫貧”為抓手,以“一種兩養”為主打產業,發展壯大“兩茶一藥”產業,已發展白茶6600畝、油茶1500畝,種植茯苓2000畝,發展石斛基地300畝,種植茯苓面積1600畝,培植茯苓30000窖。以“羅里小河生態產業園”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村和貧困戶種植無公害綠色蔬菜360余畝,今年已實現部分農產品在黎平“百村集市”成功上線銷售,與臨近鄉鎮學校食堂簽訂食材長期購銷合同。在黃牛養殖方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通過建立種植牧草+養牛+培植牛糞菌“產業鏈”模式,以八卦養牛場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出售牧草、肉牛、牛糞、牛糞菌的“四種收入”。除八卦村外,引導各村推進養牛規模化、產業化,目前在高林遂村、羅里村、歸友村、地郎村已發展50頭以上養牛場4個,帶動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6家,在群眾養殖意愿較高的高更村、歸友村,通過項目扶持參與貧困戶162戶,養牛規模總數突破600頭,種植牧草300畝,通過產業輻射帶動周邊村群眾臨時就業170余人。
四是打造“靚麗環境”名片。圍繞“多彩貴州,文明創建”目標,以中央環保督查為契機,大力開展“清潔風暴”整治行動,搶抓八卦養殖基地被列入全縣2017年項目觀摩點機遇,加大上龍、八卦村環境綜合治理、狠抓縣鄉道路沿線、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僅今年,共發放宣傳品、宣傳單500余份,參與清理衛生整治3000余人次,疏通、清潔污水溝60多條,清理占道搭建建筑物、攤點20戶、清運垃圾9噸,通過整治促進羅里大地方“顏值”更高、生態更美、空氣更鮮。(羅里鄉 楊勝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