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日前,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聯合下發《關于命名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省共有240個村寨被列為第二批“貴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并予以命名掛牌。凱里市旁海鎮的水寨、三棵樹鎮的南高寨、開懷街道的開懷大寨、萬潮鎮的馬田苗寨等4個村寨在列。

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擴大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工作,將這項工作納入省《“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按照《關于印2016—2020年命名掛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由各州市民委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和評審公示,經專家評審并報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會議批準,決定命名凱里市旁海鎮水寨、貴陽市新堡布依族鄉馬頭村等240個村寨為第二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掛牌。此次村寨命名掛牌將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品質和知名度,更好地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

據悉,凱里市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侗、仫佬、畬、布依、水、彝等31個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數民族占75.5%,苗族人口占總人口65.7%,是全國少數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譽為“苗嶺明珠”。截至目前,凱里市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國家級15個,省級9個。凱里市多民族的融合,多元化的碰撞,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風格獨特的苗家吊腳樓,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挑花、刺繡、蠟染、銀飾,豪放的苗族飛歌,動聽的蘆笙金曲,精彩的斗牛、斗鳥、斗雞以及有千年歷史的苗家酸湯魚等,無不閃爍著東方民族民間文化的光彩,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千姿百態的民族服飾,異彩紛呈,工藝技術之精湛,苗族服飾可以稱得上是“穿在身上的史書”,獨領一代風騷。凱里市全年大大小小的節日多達135個,素有“百節之鄉”、“歌舞海洋”的美稱。這些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成為凱里市發展旅游經濟十分重要的品牌資源,以為凱里市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劉昌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