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林鳥已歸巢,月已上梢頭,忙活了一天的潘大品拖著疲憊的身體也回到了家。妻子端上熱騰騰的飯菜準備開飯,潘大品卻忍著轆轆饑腸撥通了老同學的電話。
“通周,在哪呢?今天沒喝酒吧?今天都干了些什么活呀?……”潘大品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那邊也傳來了老同學俏皮的聲音“老同學,您就放心吧!有你天天監督我,我哪還敢喝酒呀!今天我把我家那半畝地的豆都收了,收成還不錯勒!”聽了老同學莫通周的回答,潘大品拿起碗筷,安心地吃起飯來。
莫通周是南皋鄉嘗卡村貧困戶,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懶漢,有田不種,有力不出,靠70多歲的老母向政府要救濟糧過日子,45歲還娶不上媳婦,成了村里的老光棍。潘大品是償卡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莫通周的小學同學。在丹寨縣開展的懶轉勤,勤轉能,能轉富“三轉”行動中,莫通周被列進了懶漢的黑名單,村支書潘大品則成了他的“監護人”。
潘大品按照鄉黨委政府開的治懶“處方”,每天電話了解莫通周的行蹤及工作動態,每周上門走訪查看了解他的勞動實情,每月底和他一起核算當月的收入和勞動成果。在潘大品的督促和動員下,莫通周除了種好自家田地,還加入村里創辦的興南勞務公司,經常到縣城及凱里等周邊地區參與務工,每月都有四五千的收入,母子倆的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起來。為方便外出務工,工作兩個多月的他還攢了7000多元買了一輛摩托車,讓村里人個個對他刮目相看,他也從村民心中的“懶漢”一躍變成了“好漢”。
村民潘大池,以前也是償卡村出了名的懶漢,仗著自己是獨身子女戶,有國家的好政策兜著,每天無所事事,就以打牌為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的勞作來維持。在“三轉”行動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自己的“監督人”村主任龍繼武盯著,牌不敢打了,獨生子女戶的“免死牌”也不敢時時亮出來了。在龍繼武的引導下,他和妻子一同加入了村里的勞務公司,在夫妻兩的共同努力下,每月都有七八千的收入,不僅解決了兒子的讀書問題,還購買了一輛皮卡車。如今,工地上一天150元的工資已讓他徹底改掉了打牌的壞習慣,牌友“三缺一”的電話再也請不動他了。
據了解,南皋鄉自今年6月推行“一天一詢問,一周一走訪,一月一核算”治懶方式以來,全鄉29個懶人中已有22個懶人成功摘掉了“懶漢”的帽子,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薛華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