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手術室搬到家門口貧困戶謝在心里頭
多年前因雙側股骨頭壞死,印江自治縣66歲的黃大衛長期靠拐杖行走。喪失勞動力的他,因為沒有兒女照顧,每月只能靠低保生活。
近三年來,黃大爺的病情不斷加重,只能臥床,并且生活不能自理,因病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積蓄,還身負債務。
然而,10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對于黃大爺根本承受不起。省醫骨科專家得知情況后,作了認真評估,決定用雙側同期全髖置換解決病痛折磨,幫助黃大爺重返社會獲得正常生活。
為減少患者往返就診需要花銷的路費、生活費等,省人民醫院派出由副院長田曉濱帶隊的專家團隊,帶上骨科專用手術器械,利用雙休日將省醫的優質資源“搬”到了患者身邊……
7月30日,專家團隊長途跋涉趕往印江人民醫院。7月31日一大早,主刀醫生田曉濱、孫立教授來到患者的病房,再一次進行詳細的術前檢查和病情溝通。
因黃大爺病情較重,除股骨頭變形外,髖臼有缺損,術中又發現髖臼多處囊性病變,這比常規置換手術困難了許多。
手術方式采用的是田曉濱獲2014年貴州省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獎一等獎的改良Gibson入路。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田曉濱每一處操作、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謹慎細心。
他一邊操作,一邊為在場觀摩的印江及周邊縣醫院骨科醫生耐心講解手術要點和細節。“我們被省醫專家精湛的技術、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廣博的學識所折服。”在場的觀摩醫生感慨良多。
2小時過去,手術成功。田曉濱認真交代患者術后康復指導和注意事項。
黃大衛老淚橫流,激動地說:“我以為晚年都是這樣痛過去了,省醫骨科專家不僅給我動手術,還免除了我的費用,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為了讓更多像黃大爺這樣的病患得到及時而專業的治療,提升印江人民醫院的醫院管理、學科建設、服務能力,省醫還在當地開展“傳、幫、帶”技術扶貧。
田曉濱圍繞《從醫患糾紛看持續改進醫療質量重要性》主題,用“破窗效應”、“海恩法則”、“二八原則”等管理法則,深刻分析了醫患糾紛的發生原因,著重剖析了醫患糾紛中的醫院因素,提出減少醫患糾紛的認識和對策,并告誡醫務人員牢記從醫的誓言,完成從形式到行動的自我轉變,完成醫務人員人文素質的升華和業務技能的提升。
技能操作培訓方面,省醫手術室護士長張艷春作《人本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學術講座,另有護理專業人員對無菌手術臺的建立、六部洗手法、外科洗手法及手衛生、心肺復蘇等手術室專業護理進行了操作演示。
田曉濱說,作為全省標桿醫院,省醫一直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牢記職責,履行責任,持續加強對基層醫院的指導和幫扶工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