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7月10日,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命名儀式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行。儀式向貴州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文勇、貴陽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駕培科科長楊華、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污染防治處處長曹洋、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退休職工雷月琴、貴陽汽車客運有限公司愛衛辦主任劉麗、清鎮紅楓湖一級飲用水源地管護員張錦平、水電八局貴陽基地退休職工劉國義、貴陽市交通技工學校學生處負責人鄧華、開陽縣南山社區中山居委會主任姚昌瑜、貴州師范大學大學生志愿者陳沖被授予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稱號。
近年來,貴陽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社會各界圍繞市委、市政府“一個目標、三個建成”的戰略布局,高度凝聚生態文明共識,全力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在不同的崗位上涌現出了一批開拓創新、勇于探索、協力爭先的先進代表。他們在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悉,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活動評選及命名活動于今年4月啟動,活動共征集到全市各行各業53名生態文明實踐和傳播的突出人物參選;根據參選人個人事跡的影響度、代表性等因素,經過初步選拔,確定了20名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候選人;在為期25天的公開投票后,共收到選票148053張,最終產生了10位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
簡要事跡
倪文勇:創建生態文明企業
圍繞“節能、環保、低碳”這三個關鍵詞,興達興獲得了16個相關的專利;投入6000萬元換上全新的環保型裝置,實現了廢料、廢水全部回收再利用。公司成為貴陽市首批“生態文明企業”、貴州省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和綠色生產示范企業。
楊華:創造環保駕培模式
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駕培模式”,推動教練車油改氣改造,貴陽市新增新能源教練車近2200輛,促進了節能降耗。積極引導智能駕培模擬教學,在全市建立了綠色環保的駕培模式。
曹洋:促進空氣質量提升
結合貴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際情況,他帶領同事們一起起草制訂了《貴陽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暨獎懲辦法(試行)》,這部號稱貴陽最嚴的考核辦法,促進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雷月琴:聞名的“護水老人”
她是貴陽市遠近聞名的“護水老人”,也是貴陽市生態文明基金會年紀最大的志愿者。
79歲的高齡,32年的護水路。她的手曾被無良的污染者扭傷,她那雙老邁的腿,踏遍了貴陽紅楓湖、百花湖和阿哈湖三大水缸和全市大大小小的十多條河流、支流。
2016年,環保部發布中國生態文明獎表彰名單,雷月琴榮獲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稱號,這也是我省唯一獲該表彰的個人。
劉麗:清理垃圾30年
從保潔員到管理保潔員,30多年的工作,就是清理著不斷產生的垃圾,不斷檢查客車站每個角落的清潔。
每個人對節假日都有無數的遐想,她對節假日的概念是這樣的:平常一天要清掃出5-8噸的垃圾,節假日卻有12噸左右。
劉麗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一天結束后要對后勤衛生進行再次檢查,所以她總要比別人晚兩個小時下班。
劉國義:用養老津貼種樹
28年來,他走過的地方,綠樹成蔭,水電八局貴陽基地、長嶺南路、北京西路,到處都有他義務植樹的足跡。84歲的耄耋老人,一萬多棵靠養老津貼和汗水培育出來的樹林。
張錦平:帶上妻子撿垃圾
他是一名普通的管護員,值守紅楓湖新莊一級飲用水源的區域。卻做義務宣傳員,走村串寨上門宣傳,遭遇過無數的白眼和嘲笑;做義務保潔員,只要有空,他就會帶著志同道合的妻子到村里撿拾垃圾。
鄧華:喚醒學生環保意識
與學生達成一份君子協定,協定的內容包括學生維護環境、監督老師行為。為了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在他建立的微信圈里,校內校外所有的環保行為和佳話,都成為學校師生的楷模。
姚昌瑜:殘疾人樹立環保旗幟
他是一名下肢肢體4級殘疾的人。2008年開始環保行動:撿拾別人亂扔的垃圾,清掃那些不清潔的角落。他的行為感染了家人,他以殘疾的身軀為社區樹立了一面環保的旗幟。一支有22人的黨員志愿者團隊團結到他的身邊,成為社區環保的先鋒隊。另外,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在他的感召下組建起來,社區環保的風氣蔚然成風。
陳沖:環保生活的踐行者
他把對環保問題的思考融入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節約一滴水、一度電,撿拾一片垃圾,拒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他用簡單行動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環保其實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熱衷環保活動,省市組織的環保主題行動、“變廢為寶”活動,都有他和志愿者的身影。同時,他也是貴州第五屆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優秀中國水衛士”。
作者:孫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