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6年首季,貴州經濟實現“開門紅”,五大新增長點凸顯,支撐貴州經濟走出一條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的發展新路。
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堅持改革開放創新,貴州經濟加快“趕”與“轉”,轉型升級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向好,經濟增速連續五年居全國前3位。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經濟新常態,貴州經濟迎來新的考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如何繼續穩住陣腳、守住底線、運行在合理區間?未來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新動力蘊藏在何處?
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102.97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2位。這份“貴州答卷”,佐證了貴州經濟正在進行的動能“換軌”卓有成效——
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傳統動能驅動向新動能驅動切換,過程中難以避免矛盾和困難,但新企業增多、新產業發力、新業態涌動、新服務升級、新動力提升集聚的能量已厚積薄發,后勁可期。
五大新增長點,猶如迎風展開的風帆,護航貴州經濟駛進“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趕超模式,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航道中行穩致遠。
新企業點燃星星之火,貴州經濟增速“換了一擋”——
提到“貴州智造”,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德里克·阿博利侃侃而談,聯手貴州成立世界級企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對貴州裝備制造產業基礎表現出濃厚興趣,在貴陽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
潛力無限的新企業加速落地生根,成為貴州經濟邁向新階段、新征程的第一步。
統計顯示:今年3月末,全省市場主體總數、注冊資本分別為195.50萬戶和2.93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6%和65.3%。其中,第二產業中新興產業單位增加較快,部分高耗能行業單位數呈負增長。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就在今年新投資、新項目紛紛涌進貴州的前3個月里,全省各項環境綜合指數愈趨優質,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
綠色、科技是貴州派發的“通行證”。通過“門檻”考驗的新企業提速換擋,踐行發展與生態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道路,逐步支撐起貴州經濟天平的一端。
新產業和新業態燎原沃土,貴州經濟轉型“升了一級”——
多項經濟數據增長,為2016年的春天更添暖意之時,我省經濟發展的思路越發清晰:好鋼用在刀刃上,用心、用力走新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所以在傳統產業增速放緩、持續回落的情況下,貴州新興產業風生水起,持續發力——特色種植業形成有力支撐、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貢獻提升、特色輕工產業帶動增強,四個產業形成合力,拉動貴州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新產業的生成能力不容小覷。全省蔬菜、瓜果、茶葉等特色農作物一季度支撐種植業增加值實現9.5%的高速增長;1至2月,全省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拉動利稅增長56%;高端裝備制造業一季度對全省工業經濟的貢獻率上升到15.4%。
貴州經濟轉型升級,催生出氣象萬千的“互聯網+”新業態。
“網購”族的崛起最為明顯,在線醫療、網絡約車、智能養老等新型服務業涌現,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5.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4.8個百分點。
新服務和新動能蓄勢而發,貴州經濟動力轉換“快了一拍”——
加快發展大旅游、大生態、大健康等生產、生活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一季度,全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98.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0%,帶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
建設山地公園省、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開啟了貴州全域旅游的大幕。1至4月,全省共接待國內游客1.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72.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8.55%、37.98%,實現了井噴式增長的良好開局。
金融業對經濟的“造血”能力增強。3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0萬億元,增長20.7%。
新常態下的貴州經濟,發展更穩健,磁場效應更強大,新動力的作用正在顯現。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30.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1%。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70%左右:
新建設項目貢獻提升,一季度全省新開工項目3580個,同比增長35.8%,完成投資增長26.3%;
新產業投資有力帶動,在基礎設施投資、工業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的態勢下,我省加大新興產業投資,一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28.75億元,同比增長132.2%,生態環保產業投資232.87億元,增長65.5%;
新型服務業投資提速增長,一季度全省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515.83億元,同比增長21.7%。
以守住“兩條底線”為坐標,貴州經濟在發展速度、轉型升級上敢于突破,闖出穩增長、調結構的發展新路,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蔚然成風,“五大新增長點”對穩定全省經濟增速、緩沖下行壓力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最為活躍、最具潛力的增長領域,對貴州“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夯實后發趕超根基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毋庸諱言,貴州經濟前行的道路,也面臨著傳統產業占比高回落快、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荊棘和挑戰。只要堅持以先進理念指引發展路徑,不斷蓄積和釋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新動能,貴州經濟轉型升級的“質”與“量”后勁十足,前景可期。
作者:王璐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