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5月9日,貴陽孔學堂數字圖書館開館儀式暨“館藏數字化開發及其利用”學術研討會在孔學堂舉行,標志著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多層次整合國學資源、陽明學資源的國學數字圖書館正式開門迎客。10日起,貴陽孔學堂數字圖書館將向公眾開放一樓綜合閱覽區和二樓電子閱覽區,開館時間為周一至周日10:00至16:00。
當天,在黔參加2016“多彩貴州有多彩”系列網絡文化傳播活動之“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全國網媒貴州行的記者也現場見證了貴陽孔學堂數字圖書館的開館亮相。

孔學堂數字圖書館坐落于孔學堂中華文化國際研修園內,建筑面積2581平方米,是一座集數字化、檢索、展示、閱覽、管理為一體,兼具人文教育、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形象展示等功能的專業圖書館。
館藏都有啥?
5萬種電子圖書 20G國學講堂
孔學堂數字圖書館館藏文獻以數字資源為主、紙質資源為輔。紙質圖書主要包括研究性文獻、閱讀性文獻及珍藏性文獻三大類別。其中,研究性文獻主要包括古典文獻(按經、史、子、集分類入藏)和研究專著(包括港臺文獻與外文文獻),主要服務相關領域的專家;閱讀性文獻主要包括民國際以前大量幼學訓蒙類教材和書籍,儒學、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的輔助讀物,以及針對青少年的“六藝”類圖書;珍藏性文獻則主要是地方文獻(包括一些珍本、善本)及其相關外文文獻。
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孔學堂數字圖書館依托大數據技術,與國家骨干信息網絡、教育專用網絡等世界一流圖書館互聯,匯聚多渠道、多類別的國學資源,同時自建國學專題數據庫,并網絡大量相關免費資源鏈接的集成。
目前,圖書館所存儲的國學數字資源已達11個TB,現有5萬種電子圖書、300多種電子報刊、30000集音頻資源、20G國學講堂、500000分鐘視頻資源,內容涵蓋諸子百家、宗教哲學、古典文學、歷史、傳統禮儀、傳統藝術等。
以云平臺為支撐,孔學堂數字圖書館將內容豐富的國學資源圖文并茂地呈現給讀者,形成整合各類國學數字資源的專題資源庫,打造成為集海量檢索、實時在線咨詢、只是挖掘與分析、受眾分析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學智慧云系統。
云端的“書”怎么“借”?
專屬個人數字圖書館 24小時無障礙無邊界立體式閱讀
孔學堂數字圖書館為開放式功能布局。其中,一層為綜合閱覽區,二層、四層為電子閱覽區;三層是自主研修區;五層為特藏文獻區。館內藏書實行開架借閱,每一層樓都設有數字化讀者體驗區,讀者可通過“電子簽名”、“互動觸摸”、“電子翻書”、“電子查詢”、“云屏數字借閱機”、“kindle閱讀”等數字化多媒體功能,了解館藏資源。數字化多媒體技術提供多途徑的檢索方式,實現題名、主題、著者、類型、年代等多維度查詢檢索,且具備分面瀏覽功能。
基于互聯網+數字閱讀的云端平臺,孔學堂數字圖書館突破了實體圖書館的諸多限制,為讀者打造了專屬的“個人數字圖書館”。每位讀者都可通過自己的“虛擬書房”,從“書香孔學堂”平臺提供的海量資源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數字圖書或其他資源,放入自己的“個人數字圖書館”中,形成自己在云端獨有的個性化圖書館。
也就是說,通過“云+端”的模式,讀者可以“24小時無障礙無邊界立體式閱讀”,真正實現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訪問數字圖書館內任何內容(Any content)的“5A”目標。
不僅如此,國學愛好者之間還可以實時互動,將閱讀、寫作的經驗和體會進行展示和交流,以書會友,隨時分享閱讀的收獲和快樂,打造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閱讀社區,使國學閱讀成為一種群體行為和社會現象。(趙曌)
相關閱讀
位于貴陽花溪河畔的孔學堂,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充分發揮教化、研修兩大功能,努力打造多功能、復合型、地標性的大型文化綜合體。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孔學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正逐步建設成為貴州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構筑貴州“精神高地”的重要支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