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黔西南州義龍試驗區雨樟鎮并嘎村一直以來屬于極度貧困村。作為全區精準脫貧示范區之一,去年以來,在有關部門的扶持和引導下,村里以“公司+農戶”形式和當地兩家企業聯合種植了110畝黃花菜和117畝藥材,同時還建起了萬畝苗木基地,貧困農戶在基地務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祖祖輩輩只會種莊稼的村民思想也“開了竅”,破天荒在莊稼地里種上花椒和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目前,全村的花椒面積已有120畝,獼猴桃面積237畝。村支書鄭洪高興地說,通過黨委政府扶持,干部引導,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大增,發展干勁十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里的經果林產生效益后,村民的收入將實現成倍增長。
如何在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中突出群眾主體地位,并激發其謀發展、抓發展的內生動力,解決好現實中存在的黨委政府和干部“熱”而部分群眾“冷”的問題?黔西南州在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過程中,積極探索構建“目標管理、崗位責任、激勵保障、約束懲戒”為主要內容的“四位一體”機制,并將該機制與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深度融合,堅持在大扶貧中體現“四位一體”機制,堅持用“四位一體”機制推動“大扶貧”戰略,不僅凝聚了脫貧攻堅的合力,也激發了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黔西南州把全州8縣(市)及義龍試驗區劃分為“五大戰區”,分別由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協及興義軍分區負責包保。“五大戰區”各級分管單位紛紛簽下軍令狀,并規劃出脫貧攻堅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同時,一改過去“壓任務”做法,充分發揮廣大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工作法”,廣泛征求群眾發展建議和意愿,把建議意愿計劃變成項目,進而點燃老百姓脫貧致富、過好日子的激情,使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變為謀求發展的根本動力,讓共同的計劃變成共同的行動。
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長期以來干群關系緊張,去年以來,在實施新農村建設和產業發展過程中,鎮里推行了與群眾的“五共工作法”,鎮和村里組建了由村組干部、寨老、黨員代表、老上訪戶、群眾代表、致富能人等群眾工作服務隊,吸納群眾代表共同參與決策、充分征求群眾建議和意見,迅速將群眾從原來的反對者、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推動者。短短100余天時間,全村就完成拆除廢舊房屋57棟、臨時廚房128個、豬圈81個、雞圈69個、臨街亂搭亂建臨時房屋3棟,完成立面改造563戶,完成了文化廣場、道路綠化美化等工程項目。同時,村里芒果、火龍果等種植項目也得到較快實施。“沒有群眾主動參與,干部就算一心想辦好事,群眾也未必會滿意和領情,只有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進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能夠減少工作的失誤和成本,又可以推動工作進度。”蔗香鎮黨委書記盛立桂感慨說。
將崗位職責作為脫貧攻堅重要抓手,黔西南州明確各級各部門和每名干部的脫貧職責,在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引導群眾發揮脫貧攻堅第一推動力作用的同時,發揮軍民融合脫貧攻堅團和脫貧攻堅青年創業軍兩支力量。充分發揮駐州軍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退役軍人特別是退役回鄉軍人以及農村外出務工青年作用,在興義軍分區成立軍民融合脫貧攻堅團,在全州各縣(市)、義龍試驗區成立11個軍民融合脫貧攻堅營,成立了脫貧攻堅青年創業軍,建設了脫貧攻堅青年創業營地,幫助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堅持把激勵保障和召回約束作為脫貧攻堅重要支撐,該州建立了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用脫貧攻堅的實績考核干部,對目標任務完成好、崗位職責履行好者,綜合運用精神鼓勵、績效嘉獎與崗位調整等方式進行激勵。對在脫貧攻堅一線作出重要貢獻的能人、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企業等各界人士,也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對完成任務不好,脫貧成效不明顯的,則予以召回管理。
除了深入收集基層群眾意見和建議作為反映干部對脫貧工作的落實情況外,黔西南州還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通過整合全州各級黨務、政務及相關業務部門信息化資源,建立集脫貧工作管理、服務、考核多平臺應用為一體的工作調度指揮系統,實現多維度縱向橫向管理和移動端同步辦公的“智慧黨建云”平臺。根據干部管理權限,綜合運用日建臺賬、每周小結、每月調度、季度約談、半年會診、年度考核、綜合評分的考評機制,對干部完成目標任務、履行崗位職責情況進行精準考評和積分管理,確保干部到崗到位開展脫貧攻堅。
作者:黃誠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