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5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十二五”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列
1月19日,貴州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貴州調查總隊發布數據: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達到10502.56億元。“十二五”以來,我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5年高于全國、高于西部,位居全國前列,是全省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五年。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總量連續躍上新臺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011年接近6000億元,2012年接近7000億元,2013 年、2014年分別突破8000億元、900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8400億元)的目標任務。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10502.5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2014年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6437元,實現4年翻番,擺脫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長期在全國掛末的局面。2015年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9847元。
“十二五”以來,我省經濟總量明顯擴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7%,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速為12.5%。
三次產業穩步發展。2015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1640.62億元,比上年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4146.94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4715億元,增長11.1%。
農業生產平穩向好,特色農業發展較快。2015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18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十二五”時期,除2011年受特大干旱影響外,其余各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均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油料、蔬菜、水果種植等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快增長。
工業經濟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全部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增加值 3550.13億元,比上年增長9.9%,“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14.3%,高于全國同期4.7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競相發展,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穩步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旅游業繼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2015年全省共接待游客3.7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7.1%,“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23.9%;實現旅游總收入3512.82億元,增長21.3%,“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27%。交通運輸業持續較快發展。2014年邁入高鐵時代,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9個市(州)實現通航機場全覆蓋。金融業快速發展,2015年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9438.64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5051.9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9%和21.7%。
投資規模持續擴大,項目建設步伐加快。2015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10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十二五”時期全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89.3億元,2012年至2015年年均增長 29.5%,高于全國同期11.7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構建開放新格局。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額76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 31.3%;2015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25.2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2%;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7213.5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
財政收支平穩運行,保障支撐作用突出。2015年全省財政總收入2294.2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18.8%。
2015年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4579.64元和7386.8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和10.7%。“十二五”時期,全省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11.8%和14.4%。
“十二五”時期全省累計淘汰落后產能3080萬噸。9個市(州)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2015年貴陽市空氣質量排全國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0%。
“十二五”時期全省城鎮人口比重年均提升1.64個百分點。(田洋 鄭理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