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日前,一個“山村孩子求學被拒”的視頻在網上擴散并引發輿論關注。視頻中,云南省廣南縣珠街鎮阿多里村的8名一年級適齡兒童因學校“隔年招生”政策,無法入學。
針對學校今年不收一年級學生的問題,廣南縣珠街鎮中心校校長黃義乾回應稱,學校從2010年開始一直都是隔年招生,因為學校不具備正常招生的條件,一方面是硬件條件,教室、課桌椅不能提供給學生;第二個方面就是師資,一個班級至少要有一個老師,但是我們這個地方只有4個老師。廣南縣教育局基教股股長王玉昆表示,廣南縣全縣有63個教學點,隔年招生在教學點中是普遍現象,不是阿多里小學的問題,而是貧困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

新華網 韓家慧
教學點即不成建制的小學,是近年來農村義務教育調整布局出現的新情況,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較常見。到去年底,我國中西部教學點有9萬個左右,在這些教學點讀書的孩子有400萬左右,量大面廣。
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學點歸當地中心校管理,在經費的撥付和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權。同時,教學點是非常規學校,標準投入難以保證其基本運轉,超標準投入又無法產生規模效益。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農村教學點難以獲得地方政府公平、充足、有效的財政支持,面臨教育資源缺乏、教學設施不足、無法享受教育現代化成果的發展困境。
教學點作為鄉村教育的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更是承載當地居民希望的搖籃。阿多里村的教學困境也是中國鄉村教育的困境,辦好教學點,是兜住整個教育底部的關鍵,也是教育扶貧的應有之義。
解決教學點辦學危機,首先需要國家層面出臺辦學標準,地方按標準辦學。按照標準缺什么補什么,配齊資源,逐步實現數字化教學。其次,要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實現教學點和中心校統一管理、統一安排老師、統一編排課程、統一教學進度。最后,要保證質量,確保教學點的教學質量跟常規學校是一樣的。教師是保證教育品質的關鍵因素,提高教學點教師的待遇,加強教師培訓,留住鄉村教師。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打通教育扶貧“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