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顯然,陳紹洋用生命兌現對患者承諾的故事真實、生動、感人,他作為英雄模范人物是當之無愧的。他的事跡足以成為藝術創作的動因和推力,同時又給話劇藝術創作提出了多重難題:如何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濃縮他平凡又輝煌的一生;如何避免把塑造藝術典型人物搞成一種宣傳、表揚好人好事的活報劇;如何將英模人物濃墨重彩地矗立在舞臺上,而又讓觀眾認可、信服、接受。西安話劇院創作演出的《麻醉師》,我們看到了軍旅編劇唐棟敢于并善于直面現實題材、英模題材戲劇表達的難度,精心打造、不懈努力,堅守現實主義創作的傳統,牢牢抓住了以生活的真實作藝術的呈現這條劇作結構的主線,創作重心落在了塑造主人公的藝術形象上。劇作以英模人物的真實故事為藍本,在看似散點敘事的鋪排中,做到形散神不散,借助鮮活形象、生動手法、雋永語言和飽含趣味而富有連綴作用的情節橋段,于細微處見崇高,平凡中現偉大,著力進行藝術化的裁選、梳理、加工、提煉,編織起了一根貫穿主人公一生行動軌跡的紅絲線。進而始終保持了主人公藝術形象的緊湊、集中,性格的深化、充盈。在主人公形象的具體塑造中,則更著重從人物心理層面、內心活動去刻畫人物形象,為主人公的藝術形象奠基。同時通過主人公與妻子、女兒、同事在情感方面的糾葛,從側面來豐富人物形象。調動切合人物行與思的情境營造,進一步去渲染、烘托人物形象。種種藝術手段凝聚成的藝術合力將人物對生命的態度、對職業的態度以及自己的軍旅情懷合乎情理地熔鑄進人物的性格之中,一個可親可信可愛可敬的麻醉醫生藝術形象呼之欲出。
作為一部關于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深情禮贊的作品,作為一部力求達到思想性、藝術性較完美統一、融合的話劇,《麻醉師》的創作團隊在陳紹洋真實感人事跡的基礎上,運用細致、獨到、創新的藝術勾勒與掃描,精妙地運用精粹的話劇語匯,抽絲剝繭地牽引出人物靈魂深處和情感層面的奔突與脈動(如用奔跑來表達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從而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精神氣質加以立體、真實、生動、細膩的戲劇表達,完成了由生活真實上升到藝術真實的掘進,托舉出一位個性鮮明、感人至深的當代軍旅醫生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提升與掘進,成功地將主人公身上蘊蓄的那種最吸引人也是最可貴的一種對生命的體悟、敬畏、理解、尊重的精神品質揭示得淋漓盡致。這種精神品格在“潤物細無聲”中傳遞給廣大觀眾,引發了人們心底的共鳴。讓觀眾在戲劇展開和人物命運的變遷中,審美不斷被觸動,情感也由衷地不斷升華。這種精神品質當然首先是浸潤在患者的身心之上。舞臺上響起的那鏗鏘有力的語言:“我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我的生命就屬于患者。”絕不僅僅只是表達一種崇高的職業道德,也迸放著人物對生命無比深刻關愛的良心。
此外,該劇銳意飄逸出濃郁的開放性與最前沿的現代感,卓有成效地調動聲、光、電等高科技藝術手段,對應于主人公特定的職業情景,大刀闊斧進行人物真實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再開掘。尤其是劇作富有匠心地借鑒中國水墨畫大寫意手法,將“麻醉”這一醫學概念“潑墨”到人的精神和社會層面。不僅適時地喚醒手術后的患者,而且也及時地喚醒社會上那些迷失了路徑的人。這種麻醉終極目的和功效的放大,為深化主人公思想、性格、作為輸入了強勁的藝術張力、曼妙的藝術魅力,使得劇作的生命力得以升騰,催動主人公的藝術形象朝著人物典型化的大道邁步疾進。
一邊是麻醉室里的麻醉,一邊是對社會普遍浮躁、信仰缺失的喚醒;一邊是真實而又遙遠的麻醉師原型,一邊是近在眼前、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麻醉師》里的主人公離我們而去了,他的精神卻構筑起一座城市的脊梁。主人公那充實而美好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生命,其無私奉獻和擔當精神,留給了人們深切的思考:平凡的生命一旦有了信仰,有了擔當,就會變得偉大;人一旦有了對職業道德的深刻理解和愛的情愫,便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譜寫出精彩的篇章。對照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奉獻作為,我們當會萌生一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振信仰的迫切愿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