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7月12日,來自文化部的一條消息,再一次把號稱“網紅工廠”的網絡直播推上“風口”——根據統一部署,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依法查處了23家網絡文化經營單位、26個網絡表演平臺(其中浙江有四家),關閉嚴重違規的網絡表演間4313間,責令15765間表演房間整改,解約嚴重違規網絡表演者1502人,處理違規網絡表演者16881人。
嚴格來說,這些被處罰甚至被解約的,已經不能稱之為“表演者”,因為他們涉黃、涉暴。
聲音甜美、身材姣好的女主播都是些什么人?她們為什么要選擇這種職業?她們又需要怎么“表演”才能讓自己變成“網紅”?吸引她們的到底是金錢還是對“出鏡”的渴望?
做網絡主播的大二女生:
粉絲是財神,有人送禮才有收入
蕭蕭(化名)是個20歲的北方女孩,在杭州某大學念大二,162厘米身高70D胸圍。這3個月來,她其實還有點懵:一個月只要“工作”60小時,月收入就能達到8000元。
“我是新人,大主播(等級達到20級)的收入是我的幾十倍。”蕭蕭說。
蕭蕭的確是個新人,今年4月才正式進入網絡主播業。幾乎每天7點或18點,她都會去公司的工作室在奇秀上進行網絡直播——賣萌、唱歌,或者僅僅是簡單的聊天。“直播一次3小時,一個月做滿60小時就行。”
蕭蕭加入網絡直播,開始并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覺得手機直播很有意思。3個月前,她通過一個已經入行的朋友,加入了“公會”(專門管理主播的公司,類似于明星經紀公司)。培訓,實習,然后正式上崗。
公會并沒有教她太多,僅僅三四個小時,她就開通了專屬房間。“粉絲就是財神,有人送禮我才有收入。”主播并沒有底薪,這是在簽約時就約定的:收入全部來自粉絲打賞和送禮(和公司八二分成)。“公司會安排人造氣氛、刷單(虛假送禮),但長遠來說還是要靠自己。”
雖然才做了三個月,但蕭蕭已經有了不少漲粉經驗:要每天變換造型,要延長直播時間,要和大主播錯開“檔期”。還有無法避開的是:如何滿足粉絲們“裝嗲、示身(身材),甚至露‘溝’”的要求。她也知道,有些新人主播為漲粉,不惜“鋌而走險”。
蕭蕭記錄了自己的月收入:第一個月(做了17天)毛收入2000元,第二個月是10000元,第三個月是14000元——按照八二分成,620多個粉絲讓她分別賺到了1600元、8000元、11200元——這是近160個小時表演的回報,平均每小時130元。
對一個大二女生來說,這筆錢已經不是小數,但對于大主播來說僅僅是零頭。蕭蕭所在的公司規模不大,有十多位主播,清一色女孩子,其中有2個大主播,粉絲量、月收入都是是她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直播公司:
打著選星、培養藝人的旗號招人
“招新人時看臉蛋和身材;簽大牌時論‘功夫’。”杭州文一路上,某文化藝術公司負責人鐘濤(化名)告訴錢報記者,只要長相不錯且肯下功夫的人都能紅。
這家公司旗下有33名主播,都是女孩子,平均年齡22歲,平均身高163厘米,大主播5個,新晉主播(3個月內)11個。“招人還是方便的,公司定期會在多個網紅微信群發廣告,想來的人發段視頻就可以。”
鐘濤說,有些人一般都有直播經驗,有一定的粉絲,直接就能用。招新人就比較注重長相、身材、才藝——然后才是培訓,并根據特色定位、包裝。持續招人是為了保持直播間的新鮮感,也給網友更多的選擇。“這是人員流動更新最頻繁的行業。”
相比新人,對公司更重要的是“臺柱”——一般每半年左右,公司就會去物色一兩個粉絲眾多、能力很強的主播。“就像讀書一樣,紅不紅關鍵要看肯不肯下功夫。”他說一個好女主播不僅能提高公司形象,還能間接培訓其他同事,省去了公司培訓聲樂、形體、舞蹈等諸多費用。
新主播指定發展,大主播隨意發展。所以這并不是一個“自己說了算”的行業——屏幕上形形色色的妹子,有的戴眼鏡,有的長發遮面,有的妖嬈多姿,有的可愛清純,其實都是公司幫她們設計的。她們只有在變成業界“大腕”后才有談判的權利,而能單獨承接插播廣告更是少之又少。
錢報記者了解到,杭州不乏直播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打著“造星”、培養專業藝人的旗號對外招人。公司和主播之間的分成比例有些不同,但以八二分為多(主播八成公司兩成)。也有公司承諾直播中的收入全部歸主播,但這類公司往往會限定主播的直播平臺,公司會和平臺按比例分成。
文化市場執法者:
難界定的直播內容越來越多
一個風生水起卻伴隨著爭議的行業,似乎始終無法擺脫河邊行走的命運。合規與違規,仿佛只在一線間。曾有媒體調查顯示,近4成網友觀看直播時遇到過淫穢色情現象;超6成網友認為,網絡直播良莠不齊,需大力整治;過半網友對主播表演“無下限”表示擔憂。
最近一次文化部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中,共有23家網絡文化經營單位、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依法查處。其中,浙江的杭州開迅科技有限公司、金華長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金華就約我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經營單位被責令立即整改,并依法接受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
“這次查處行動是4月開始的,” 杭州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執法三處處長胡孟良介紹,“其實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摸底和調研,杭州地區立案的其實有四家,除了名單中提及的兩家之外,另外兩家是因為未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胡孟良所在的執法三處主要就是負責網絡文化執法。據他介紹,隨著移動通訊網絡快速發展,網絡直播從PC端迅速發展到手機端:“去年,網絡直播呈現爆發式增長。我們執法人員也慢慢發現一些規律,比如白天問題相對較少,違規直播都是在晚上,所以我們經常把專用執法手機拿回家加班。”
主播年紀多在20歲上下
女孩聊天,男孩展示才藝或打游戲
杭州此次被列入黑名單的4名主播,都是游戲男主播,主要問題是直播了文化部禁止的含暴力、誘導犯罪等內容的違禁游戲。根據有關規定,一旦進入黑名單,以后就不能在國內任何直播平臺上做主播了。
工作中胡孟良發現,做主播的集中在20歲上下的年輕人,女性占比較高,內容多以聊天為主;而男性主播則多以才藝展示或打游戲為主。“但越來越多的直播內容變得很難界定,比如直播學校上課的,直播飯店吃飯的,直播服裝展示的……這些算不算網絡表演呢?”
本月初,文化部下發了《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網絡表演是指“將現場進行的文藝表演、網絡游戲等文化產品技法展示或解說等,通過信息網絡實時傳播或者以音視頻形式上載傳播,供用戶在線瀏覽、觀看、使用或者下載的產品和服務。”“剛才說的這些內容是否算文藝表演,接下來我們還要進行探討。”胡孟良說。
胡孟良也承認,作為執法者,“我們非常希望能在網絡直播間看到更多正能量的、健康向上的內容,好的內容才是這個行業能夠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其實直播就像網絡,關鍵在于人們怎么用。但作為一個行業來講,它首先必須規范。”(通訊員 應陶 宋文瑾 孫立波 記者 鮑亞飛 陳淡寧 柏建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