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殘疾人領取機動車駕駛證的門檻再次被降低,其中一項規定:“一只手掌缺失,另一只手拇指健全,其他手指有兩指健全,上肢和手指運動功能正常,且下肢符合駕駛要求的,可以申請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準駕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但記者注意到,仍有一部分類似“無手車王”何躍林這樣雙手殘疾的人,無法拿到駕照。
何躍林2010年因《何躍林:“無手車王”欲圓駕照夢》的報道備受關注。1989年,失去雙手和大部分小臂的何躍林向車管所提出考駕照要求被拒。2002年,他在中國電視吉尼斯大賽中創下“無手駕駛多種類型車輛”“無手駕駛8噸大貨車穿行崎嶇山路30公里”等紀錄,被稱為“無手車王”,卻依然與駕照無緣。2009年初,何躍林起訴云南省麗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要求準許其參加機動車駕駛證的學習、考試。官司以何躍林一審敗訴、二審撤訴告終。
2010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放寬了殘疾人申領駕照條件,允許右下肢殘疾、雙下肢殘疾以及聽力障礙、右手拇指缺失或手指末節殘缺五類殘障人員駕駛汽車。對于想要開車的殘疾人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解放。
然而,直到今天,“何躍林們”始終被排除在符合考取駕照條件的殘疾人之外。在他看來,以肢體殘缺程度為標準的門檻不合適,“我認為,殘疾人應該都有資格去學、去考。考過了,就有資格開車。考不過的話,只能說明自己確實沒有這個能耐。殘疾人應該享有與健康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關于殘疾人駕車的主要爭議在于賦予殘疾人駕駛權是否會對交通安全造成影響。何躍林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殘疾人駕車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正常人更安全,因為殘疾人的肢體受過傷害,在駕駛機動車時會特別小心。
與何躍林情況類似的,還有貴州遵義的唐開舉。唐開舉在雙手無掌殘疾的情況下無照開了10年車,并以此維持生計,養活妻子兒女。“作為殘疾人,一上車心里想的全是安全,所以精力特別集中。”唐開舉說,“像我這樣的殘疾人,能憑自己的技能養活自己,不靠低保,國家真的該給我們一個機會。”
除了駕考資格之難,殘疾人開車還面臨一個難題——停車難。
湖南《今日女報》社首席記者譚里和兩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癥導致右腿癱瘓。2015年,譚里和在長沙遠征駕校考取了機動車駕駛證。“以前我從來不跟家人去超市,但現在我能開車帶她們去了。”但停車成了譚里和的煩惱,“我平常去超市、商場之類的地方,從來沒見過殘疾人停車位”。
根據2012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的規定,城市的大中型公共場所的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居住區的停車場,應當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設置并標明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停車位專門留給肢體殘疾人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使用。
對此,湖南省殘聯維權部副部長唐紹國解釋說,除去欠發達的縣城,湖南省新建的公共停車位都是按照條例和有關標準執行的。在湖南省殘聯參與的檢查中,公園、公共停車場等地方都有無障礙車位的劃分以及標識,之所以覺得“沒有殘疾人停車位”,是因為超市和商城的設置不明顯,且有人隨意停放。
2010年出臺的《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范》規定,停車場應該考慮設置殘疾人專用停車泊位,其數量應當不少于總泊位的2%,且其他車輛不得占用。殘疾人車位必須比普通車位寬1.2米,以供輪椅停放,否則可能出現輪椅無法下車的情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在北京市東城區一家購物中心走訪中也發現,該中心擁有三層地下停車場,沒有一個殘疾人停車位。
“接下來我們的工作方向是促成相關法律制度的出臺。”唐紹國說,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希望在今年的助殘日上,殘疾人停車問題能得到社會的關注。
(實習生 申思婕 張鴻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盧義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